“医生,我头有点晕”
“医生,我一起床就有点飘~”
......
小伙伴们
你有时候会不会出现
旋转感、浮层感、翻滚感或漂移感?
相信有这样“经历”的You
一定知道这滋味有多难受了
没法工作呀
真的是晕啊!
这时候只能在家躺了
要说这毛病
说大可大,说小可小
可就特蓝瘦香菇
去医院检查也不知道应该挂啥科
不过这回好了
↓↓↓
医院近日
眩晕专病门诊正式“开诊”
刚开诊没几天
就有很多“头晕”患者前来就诊
没一会就都神清气爽的回家了
而45岁的张先生
就是特地从扬州赶来看他的
一起床就“头晕”
↓↓↓↓↓↓
家住扬州45岁的张先生在清晨起床时,突然出现数十秒钟天旋地转的状况,伴随恶心、呕吐,但神志始终清楚,躺下休息保持不动才略有缓解,随后几天只要老张有翻身起床等动作就会出现眩晕。
张先生以前也有这种情况也有发生,曾反复多次在当地住院检查均未找到原因,他的家人非常紧张,担心可能会发生脑梗或脑出血,急忙把老张送至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我院徐梦怡医生接诊后,通过耳石症的位置试验检查,发现患者左侧躺下后出现阵发性眩晕、顺时针眼震、向右侧时眩晕消失,诊断老张为耳石症,即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随即徐医生给老张做了两次手法复位治疗后,老张的眩晕症状立马就消失了。
医师简介:
徐梦怡中共党员,主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
擅长治疗耳石症、偏头痛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及其它各种眩晕相关疾病。
眩晕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
门诊四楼神经内科
(挂号需挂“眩晕门诊”)
前面所说的
张大爷起床眩晕是患了“耳石症”
那么,“耳石症”到底什么呢?
为什么会得“耳石症”?
得了“耳石症”如何治疗呢
下面请我们的专家为大家解答:
什么是“耳石症”?徐梦怡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指当头位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出现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
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占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2.0,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上,耳石症虽然是良性疾病,但反复发作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
什么是“耳石”?耳石是指固定在人体内耳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纤毛上的碳酸钙结晶颗粒,如果椭圆囊内的耳石由于某些原因发生脱落,进入半规管,游走在半规管淋巴液中,从而影响毛细胞的平衡作用,产生眩晕。
耳石症的发病机制
耳石症典型症状:患者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所诱发的、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的眩晕(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可伴随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以及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等。
为什么会得“耳石”?半数以上患者病因仍不明确,可能与前庭系统退行性改变有关,一些患者的病因与下列疾病有关:
1、头部外伤:特别是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后数日及数周,或乘车时突然加速,减速运动等。
2、内耳循环障碍:如头部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或者熬夜、过度劳累都有可能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引发耳石松动。
3、继发于耳部其他疾病: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手术后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如何治疗“耳石”?耳石症发病后一般药物效果并不理想,最有效的方法为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操作简便,可徒手完成,通过让患者转动一下身体和头部,使“不慎”掉入半规管的耳石重新回到属于它的地方,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2次治愈率可达80%,效果堪称神奇。
一旦得病,应该到有经验的、治疗眩晕的专科医生那里去诊治。首先,耳石症本身不会危及生命,但如脑血管病一旦误诊为耳石症,则有可能耽误病情,错失时机。其次,耳石脱落在不同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复位。如胡乱的翻滚复位,可能造成耳石移位,眩晕加重,使病情复杂化,迁延不愈。
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
我院神经内科目前常规开展耳石症的手法复位治疗,并开设眩晕专病门诊,重点诊治耳石症、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前庭阵发症、中枢性眩晕等眩晕相关疾病。
徐梦怡 王伟 刘春兴 张子青推荐阅读:60岁以上老人摔倒时用这样的“姿势”,关键时刻能救命!
8种症状是血栓前兆!做好这二个动作让你远离“血栓”!(附健脑手指操)
发病率罕见、死亡率高达60%!产妇如遇此病,后果不堪设想......
我院完成江苏首例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手术,成功保住眼球不被摘除!
世界顶级心血管外科专家麦克·卡麦克教授加盟医院
看过来~~医院的小伙伴们舞动手指为中国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