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是无法入睡”、“睡着老是醒过来”、“没什么想的,就是睡不着”、“不敢吃安眠药,但是严重的睡眠不足真的很痛苦”……
“最近5、6天没解大便了”……
严重的失眠、便秘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了除了疾患本身的痛苦,更带了精神上的折磨。今天给大家介绍中医护理神器——腕踝针来为患者解决这些痛苦。
案例分享
案例一:张先生,53岁,因出国后回来时差混乱,加之颈肩发作,近半月来无法入睡,入睡后即醒,每日睡眠2-3小时,严重影响情绪,加之本人容易焦虑,在尝试不同的疗法后效果并不明显后尝试腕踝针治疗后,连续浅刺,第二天晚上明显改善,逐渐能入睡6小时。
案例二:李女士,55岁,更年期前后,诉睡眠不佳,每晚惊醒数次,醒后难以入睡,不敢吃安眠药,情绪容易焦虑,伴有全身不适感。予腕踝针治疗1个疗程后,诉睡眠时间增长,能睡整觉,并且全身不适感减弱,甚是感谢。
案例三:刘女士,53岁,中风恢复期患者,有便秘的习惯,经常性5-6天不能解便,有时开塞露亦不能解便,予腕踝针治疗帮助能解便。
案例四:陈先生,20岁,突发性失眠,几日无法入睡,并无思想负担,予腕踝针一次治疗后,诉明显改善,能入睡,睡眠时长7-8小时。
腕踝针是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方向用针灸针进行皮下浅刺治病的特色针刺疗法。
腕踝针疗法属于针灸类的特色疗法,身体分区与经络理论中的十二皮部相对应,其针刺点分别位于相应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上,其主治病症与十二经脉的主治病症相对应,总的功效在于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充盈气血,养心安神。
与其他疗法相比较,腕踝针疗法针刺点少、选穴简单,且整个操作要求不引起酸麻胀痛等针感,患者接受度较高,操作方便,安全性强,长期临床试验证明其在治疗软组织疼痛、神经内分泌疾病方面有明显疗效,而且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运用范围广。
腕踝针可以治疗什么病?
①各种痛症: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换药疼痛等
②某些神经精神类疾病:失眠、焦虑、抑郁
③其他各科的一些病症: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
哪些人不适合腕踝针?
①一般来讲无绝对禁忌症
②妊娠期在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
治疗时间:通常留针30分钟,也可视病情需要,适当延长留针时间,但一般不宜超过48小时。
治疗次数与疗程:一般情况下,先连续针刺3天,后改为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进展缓慢的病例,酌情增加疗程,疗程之间不必间隔。
腕踝针的操作方法
腕踝针进针点及其适应证:
按分区查明病症所在区,即在腕踝部选取相应同一区的进针点。腕与踝部各有六个点,分别代表上下六个区。下面将各点位置以及适应证介绍如下:
1腕部进针点共6个,约在腕横纹上二横指(内关、外关)一圈处。从掌间尺侧至桡侧,再从腕背桡侧至尺侧,依次称作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
腕部进针点
上1:
位置:在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用拇指端按压觉凹陷处。
适应证:前额部、目疾、鼻疾、面神经炎、前牙肿痛、咽喉肿痛、咳喘、胃脘痛、心悸、眩晕、盗汗、失眠、郁证、癫痫等。
上2:
位置:在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即内关穴。
适应证:治疗上2区病证,颌下肿痛、胸闷、胸痛、回乳、哮喘等。
上3:
位置:靠桡动脉外侧。
适应证:治疗上3区病症,如高血压、胸痛等。
上4:
位置:手掌向内,在拇指侧的桡骨缘上。
适应证:治疗上4区病症,如头顶痛、耳疾、颞下颌关节炎、肩周炎、胸痛等。
上5:
位置:腕背的中央,即外关穴。
适应证:治疗上5区病症,如后颞部痛、肩周炎、上肢麻木、痹证、上肢运动障碍、肘、腕和指关节痛等。
上6:
位置:小指侧尺骨缘背。
适应证:治疗上6区病症,如后头痛、枕项痛、脊柱(颈胸段)痛。
2踝部踝部进针点,共有六个。约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相当悬钟、三阴交)一圈处,从跟腱内侧起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
踝部近针点
下1:
位置:靠跟腱内缘。
适应证:治疗下1区病症,如上腹部胀痛、脐周痛、痛经、白带多、遗尿、阴部瘙痒症、足跟痛等。
下2:
位置:在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
适应证:治疗下2区病症,如胁痛、侧腹痛、过敏性肠炎。
下3:
位置:胫骨前缘向内1cm处。
适应证:治疗下3区病症,如膝关节痛等。
下4:
位置:胫骨前缘与腓骨前缘的中点。
适应证:治疗下4区病症,如股四头肌部痛、膝关节炎、下肢痿痹证、下肢瘫痪、趾关节痛。
下5:
位置:在外侧面中央。
适应证:治疗下5区病症,如髋关节痛、踝关节扭伤等。
下6:
位置:靠跟腱外缘
适应证:治疗下6区病症,如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骶髂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脚前掌趾痛。
腕踝针操作方法:选定进针点后,皮肤常规消毒,医生左手固定进针点上部(拇指拉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度角,快速进入皮下,针体贴近皮肤表面,针体沿皮下表层刺入一定深度,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若病人有酸、麻、胀、沉感觉,说明针体深入筋膜下层,进针过深,须要调针至皮下浅表层。针刺深度约为1.5寸。针刺方向一般朝上,如病变在四肢末端则针刺方向朝下。
针刺沿皮下浅表层进达一定深度后留针20-30MIN,不做捻转提插。一般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急症可每日一次。
选进针点时:对局部病症,选病症所在的同侧分区的进针点,对全身性病症,如失眠、盗汗等可选两侧相应进针点。
腕踝针注意事项:(1)腕踝针进针一般应不同,进针痛时要调针,至不痛为度。调针时应将针退至皮下表浅部位,再重新进针。或检查针尖是否沿纵行直线方向插入。
(2)若出现头昏,心慌等症需将针退出以防晕针。
来源:网络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