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视神经坏死
视神经萎缩治疗
视神经萎缩恢复
视神经挫伤
急性视神经炎
视神经受损

男科病,妇科病新八髎的取穴方法

白癜风的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博主推荐

四川?成都4月9日针刀临床应用与解剖学习班通知←点击查看

培训时间:年4月10日-4月17日(4月9日报到)

培训地点:医院

报名方式:陈老师:(同   痛经一症,多因气滯血瘀或寒湿凝滯所致,次髎穴位於腰骶部,与痛經部位很近,為局部取穴方法。又因腰骶部与督脉、足少阴经和肾脏关系密切,督脉与冲、任同出胞宮,“一源而三歧”,故取刺次髎穴有调理沖任、壮腰补肾、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可使冲任之脉、通暢,氣血旺盛,通行无滞,经血吸引下流,通则不痛。故近代针灸医家已把次髎穴作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了。

:关于八髎穴取穴定位,历代医家皆本于《甲乙經》。《甲乙經》所载上髎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挾脊陷者中;次髎在第二空挾脊陷者中;中部在第三空挾脊陷中;下髎在第四空挾脊陷中。考腰髁空即今之四对骶后孔。但对其所指的具体位置有异。

1、有说上髎在16椎下,則次髎在17、中髎在18、下髎在19椎下。

2、有说上髎在18椎下,则次髎在19、中髎在20、下髎在21椎下。

3、有说距离中线旁开2分、1寸、1.5寸,有說挾脊相去4寸。

综上所述,定位差异较大,诸说不一,究其原因,不外各人先天禀赋不同,腰骶骨发育生长也有多种因素变异,故骶骨後孔之橫竖间度亦不同,一般说来是上宽下窄,故此无法用分寸計算。《醫學入門》載:“上髎作腰下第一空,挾脊兩旁陷中,余三髎少斜上阔下狹是也”是符合实际的。所以近代取穴大都以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分別取上、次、中、下髎。但是由於不易于体表上莫寻到骶後孔,一般取穴法,可以食指尖按在小肠俞与脊椎正中线中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方的骶角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相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手指尖所到达之处,食指为上髎,中指为次髎,无名指为中髎,小指为下髎。

关于八髎穴的针刺深度。《針灸甲乙經》載:“上髎刺入三分,次髎、中髎、下髎皆刺入二寸。”由于这个记载,上髎与其余三银针刺深度差异较大,所以后世医家对针刺八髎穴的深度也就莫衷一是。有從三分,也有针刺二寸者。近代医家都主张针刺深度在0.5—1.5寸,或1—2寸之间,這是比较适宜的。而且针刺深度不同,针感和治疗的范围也不同。

1、针刺深度在3—5分时,谨刺激能神经,针感多在局部,适应于治疗局部的风湿痹痛。

2、針刺深度在l-1.5寸深,其针感向上可达腰部,向下可循足太阳、少阳经至腘、胫、腨等部,適用于治疗腰骶部或下肢疾患。

3、針刺深度在2寸以上时,其针感可向少腹、前阴及肛門、直肠等部位扩散,适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統及直肠、肛门的疾患。配穴:子宫穴,秩边,关元,肾腧,三阴交,水道。

新八髎穴的取穴方法

新八髎定位:尾骨下一横指,旁开一横指扎第1针,向上一横指扎第2针,并依次从下向上略向外延伸,呈倒八字型,使用3寸针刺入,当刺入髎孔时,有落孔感,针体会被吸入髎孔,当针尖刺在骨壁上时,应适当退针,调整方向,这样针刺就比较容易了。注意扎时心情要沉稳,手法老练,下针从容,不焦不燥。

?版权声明:

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报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daoy.com/jxsssy/870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