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属于皮内针的一种,因形似揿钉(即图钉),故名揿钉型皮内针,简称揿针,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做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称“皮内针治疗”,又称“埋针治疗”。
皮内针疗法源自《黄帝内经》,其初步总结出五种浅刺方法,分别为“浮刺”、“毛刺”、“扬刺”、“半刺”、“直刺”,皆为通过刺激人体表浅部位而起到治疗目的,而揿针即为“浅刺”疗法的具体应用,经过唐宋、元明时期的发展,揿针最终新生于中华,中国针灸学家承淡安受日本赤羽幸兵卫皮内针疗法启发,仿制了皮内针,以及且在此基础上创制和发明的使用更加方便的揿针等。
从中医方面来讲,皮内针是在十二皮部理论指导下的通过治皮毛而起到抗病防病之功,而卫气行于人体肌肤体表,皮内针就是基于卫气理论,通过刺激人体表浅部分,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并通过留针候气或者调气,达到气血和调,阴阳平衡的最终目的。从西医角度来看,皮内针直接刺激穴位,可刺激神经末梢产生兴奋,通过神经节段的传导作用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激活神经调控;其针尖留置于皮下组织可引发超敏反应,引起免疫应答,从而激活免疫调控。
皮内针具有起效迅速、安全、无痛、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等特点,可用于各类痛证和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例如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头痛、牙痛等各种疼痛病症;神经炎、末梢神经炎、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牙神经痛、面神经炎(面瘫)、肋间神经痛等各种神经性炎性病症;咳嗽、胸闷、哮喘、呃逆、腹痛、前列腺炎、尿急尿频、夜尿、失眠、美容(面部祛斑)、减肥等各种内科杂病的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乳腺疾病等妇科功能失调等疾病治疗。
颈肩综合征揿针治疗:
肩髎、天宗、风门、巨骨、曲池、手三里、风池、颈夹脊、大椎、阿是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