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义
(一?5)
朱氏正骨在徐州已经享誉百年相传六代;
他创建的”法随心生,手随心走”理论潜移默化;
无数人腰腿疼痛在他那里手到病除;
患者感谢锦旗挂满了诊所内四周墙壁;
更多人将感激记在心里或以口碑相传。
他就是徐州户部山正骨大夫朱德义。
朱氏正骨在徐州已经传到第六代,自高祖父始从山东峄城举家迁往徐州,在户部山从事正骨工作。
爷爷朱玉祥在户部山从事正骨工作,解放后,在徐州市云龙区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从事中医正骨工作至退休。
朱德义在80年代创立了“德义骨科诊所”,曾教导后人:“法随心生,手随心走。医者,行医以德,待人以义”。
公益策划人任务对朱德义大夫有着切身体会和特别的感受。
我们一家人逢腰腿疼痛都在朱德义大夫这里就诊。
七十年代,我所在部队驻在淮北劳动大学时,因施工建造营房。一次连首长带领几名战友抬电动机,一声令下“起”时,众人抬起数百斤重的电机,当我要落脚时,一大长铁钉露出四五寸朝上迎着,闪着腰腿疼痛,记得第二天穿军裤用了一个多小时。那时年轻不发作犯痛不要紧。
卫生队、医院诊断为腰皮神经炎。
此后几年全师训练很艰苦并受到影响,严重时支撑起上身,下肢动弹不得。因此而告别了喜爱的部队生活训练,退伍回到军工厂。
十多年后慕名就医找到第四代传人朱德义大夫时,他耐心听我讲述过病史后,经过仔细触摸,让儿子朱金刚用手拎着我的脚,他用脚顶着腰部,要我配合咳嗽一声,一个大力牵引,腰部脊椎“巴?巴?”一阵眩晕,居然复原了。
从那以后我打乒乓球还取得过全市老年单打第八名。
一次在淮塔打球后,有百名中青老人,都想拎起停车场上带黄黑式的标志石,结果都失败告终。我说:有那么重吗。弯腰拈了拈,夸下海口,有人打赌么,拎不起来,我在徐州市开元四季五星级酒店宴请所有在场群众,谁敢打赌,输了在隔壁向阳小院,毎人一份快餐,结果无人敢应声。我弯腰拈起约有多斤重条石在胯下,放下再拎,连拎五个,掌声四起……
女儿从县区上学赶回来,天晩能视度差,脚崴了。我用自行车将她推送至户部山朱德义大夫家门口,冬天天冷,朱德义大夫睡下了,讲明天来吧。当我通报姓名后,朱大夫迅速起床,一分钟让女儿肿起来的脚脖子复位了,女儿特别感谢朱德义大夫手法神奇。
妻子因劲椎増生疼痛万分,开门拧钥匙都困难,找到朱德义大夫进行推拿贴膏药后,有所减轻。
朱德义夫人刘兴英嘱其毎天锻炼身体,按照刘医助说的要求吩咐,坚持着做了一个阶段,竟神奇地能提篮小卖恢复健康了。
我的同事和领导有腰腿疼痛者,推荐给朱德义大夫,都很认真诊治。
医院骨科主任,因打球胳膊脱臼,也来请朱德义大夫为其复位。
户部山拆迁以后,他们的店搬到了建国小区北奎河边,与歌风羊肉馆为邻。
看到诊所室内挂满墙壁的锦旗,苏、鲁、豫、皖地区患者所赠逾百各种语言,所有的内容,满满的爱心,温暖大家,颇为感动。如今朱德义大夫虽然逝世已经多年,每每想起总觉得应该为其写点什么,以怀念这位怀揣绝艺的老人。
著名书法家李志伟为其写了作品
好在欣喜地看到其长子朱金鼎,次子朱金刚,孙子朱胜尧,朱圣心已经继承了中医推拿的手法,希望朱氏家族能够一代一代继续努力,传承永远,发扬光大!
撰稿:任务
摄影:金茹艾岑
编辑:朱梦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