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后,经外奇穴,首见于《浙江中医杂志》(年第8期),并被收入国际标准化针灸穴名中。
关于这个穴位的定位,《浙江中医杂志》是这样描述的:“下眶缘外1/3处,(下眶缘中1/3与外1/3交点开始,直至下眶缘与上眶缘交点之间,均可进针。)”
标准化之后,其定位为“在面部,当眶下缘之外侧1/4与内侧3/4的交界处,目平视取穴。”(《针灸学简编》)
我们知道,在眼球周围,有膀胱经的睛明穴、阳明经的承泣穴、少阳经的瞳子髎穴,其中承泣穴也是位于眶下缘,在眶下缘瞳孔直下,与球后相距很近,针刺也是刺入眶腔内眼球的下方。
为什么要专门再定一个奇穴球后呢?
我们知道腧穴的特异性与其穴位下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大部分奇穴都是有其特殊的作用。
承泣穴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而球后穴在下睑板外下方,也是在眼轮匝肌中,深部也有眶下动、静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颧支,深层有泪腺神经和颧面神经,近眶尖处有结状神经和视神经。
与承泣穴最大的不同就是,球后穴可以刺激到视神经。这就是关键所在。
我们再来看看,《浙江中医杂志》首次报道此穴时,所归纳的球后穴主治作用:“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视网膜病变等;青光眼,角膜炎,近视,虹膜炎,巩膜炎,眼睑痉挛等。”《针灸学简编》记载:“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白内障早期,青少年近视等。”大同小异。
那么什么是视神经萎缩?我们怎么判断?
视神经萎缩是由于视神经发生退行性变,致使视神经乳头颜色变为苍白并出现浅凹陷,与中医学“专盲”、“视瞻昏渺”等病类似。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眼外观端好,翳障气色。惟患者自觉视力减退,起初仅觉事物蒙昧不清,或眼前阴影一片,逐日加重。若历久失治,视力严重障碍,茫茫无所见。眼底检查所见以视神经乳头颜色变浅甚至苍白、视网膜血管正常或变细为主要特征。
大家知道了这个穴用来治疗视神经病变很好用,临床碰上了这样的患者,你敢用吗?
肯定有不少针灸医生不敢用,因为穴位就在眼球下,太危险了。
有的人可能会试一试,但不一定能扎到那个位置,《浙江中医杂志》记载此穴“针刺深度为4.7~5.2厘米”,《针灸学简编》记载此穴“沿眶腔下壁直刺入眶腔内1~1.5寸”,如果心中不明、手下无感,贸然进针,很容易出问题。
所以,不敢扎的、扎不准的,都需要听这么一堂课,一堂仔仔细细给你讲清楚这个穴位下的解剖结构,讲清楚进针的角度、方向,讲清楚刺激到什么结构解决什么问题的穴位课。
4月24日晚8点,CCtalk《那些错过的穴位第四季》直播间,程凯老师精心为您准备了这么一堂课。
那些错过的穴位课程购买第一季
第三季
第二季
第四季
备注:第四季为预售课程,开课时间年7月10日
扫码听课课程详情,请咨询程氏针灸招生顾问:
徐老师:(手机同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新春惠民中科白癜风优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