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的练习题,需要下滑呀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
1、肺结核患者较多咯血时应采取哪种体位
A、患侧卧位
B、健侧卧位
C、坐位
D、俯卧位
E、仰卧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若是病变在上侧,大量咯血易堵塞大气管,引起窒息
2、抢救大咯血窒息病人应首先做到
A、吸氧
B、输血
C、给止血剂
D、使用呼吸器
E、保持呼吸道通畅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E
抢救大咯血窒息首要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3、咯血时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机制是
A、凝血
B、明显减少肺血管收缩
C、使肺小动脉收缩,减少肺血流量
D、对血小板的影响
E、对病人有镇静作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垂体后叶素的作用机制:使肺小动脉收缩,减少肺血流量。
4、抢救大咯血的肺结核病人,下列哪种药物最有效
A、卡巴克洛(安络血)
B、仙鹤草素
C、云南白药
D、6-氨基己酸
E、垂体后叶素
点击空白处查案答案▼
E
中到大量咯血,使用垂体后叶素,是最有效的药物。
5、女性,36岁。10小时前突然咯血约数十口。既往5年前曾患右肺结核治愈。查体无阳性体征。该患者应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呼吸兴奋剂
B、止咳剂
C、镇静剂
D、凝血剂
E、垂体后叶素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E
中到大量咯血,使用垂体后叶素。
6、肺结核患者,痰中带血丝,应给予的处理是
A、可待因0.03g
B、10%葡萄糖酸钙10ml
C、休息,注意观察,无需给止血药
D、6-氨基己酸4~6g
E、垂体后叶素5~10U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痰中有血丝,是非常少量的咳血,休息、观察,无需给止血药。
7、肺结核在实施短程或初治化疗方案中,必须包括的两种杀菌药物是
A、异烟肼与利福平
B、链霉素与吡嗪酰胺
C、利福平与吡嗪酰胺
D、异烟肼与乙胺丁醇
E、异烟肼与链霉素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
必须包括的两种杀菌药物是异烟肼与利福平。
8、关于抗结核药物副作用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异烟肼:肝功损害
B、利福平:肝功损害
C、吡嗪酰胺:肝功损害、肾功损害
D、链霉素:耳鸣耳聋
E、乙胺丁醇:视神经炎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C
肾功损害属于链霉素的不良反应,C错。
9、以下哪种抗结核药物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时,应特别注意严密观察其副作用
A、异烟肼
B、利福平
C、乙胺丁醇
D、吡嗪酰胺
E、链霉素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E
链霉素有耳毒性,儿童和青少年使用时应特别严密观察。
10、一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3个月,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应考虑停用下列哪种药物
A、异烟肼
B、利福平
C、吡嗪酰胺
D、乙胺丁醇
E、链霉素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D
乙胺丁醇有球后视神经炎副作用,故本题选D。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
1、中医认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位主要在
A、太阳经脉
B、少阳经脉
C、阳明经脉
D、太阴经脉
E、少阴经脉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B
本病为感受痄腮时邪所致。当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时邪乘虚侵入而致病。其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足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于耳下腮部。
2、流行性腮腺炎的肿胀部位为
A、颌下
B、以耳垂为中心
C、耳后
D、颈前
E、面颊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B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要点1.发病前2~3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2.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肿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压痛明显。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可肿大。腮腺管口红肿。有时颌下腺出现肿痛。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降低或稍增高,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4.血清、尿淀粉酶增高。5.可疑病例应做血清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3、流行性腮腺炎的隔离期为
A、直至腮肿完全消退
B、腮肿完全消退后3天
C、1周
D、2周
E、3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B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期间应隔离治疗,直至腮部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为止。
4、流行性腮腺炎的好发年龄为
A、1岁以内
B、1岁~2岁
C、3岁以上儿童
D、6个月以内
E、12岁以后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多发于3岁以上儿童,2岁以下婴幼儿少见。
5、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季节是
A、夏秋
B、秋冬
C、冬春
D、春夏
E、不分季节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C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易于流行。
6、手足口病的主要病位在
A、肺卫
B、脾胃
C、脾肾
D、肺脾
E、肺胃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D
本病的病因为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其病位主要在肺脾二经。
7、手足口病的好发季节是
A、春秋
B、冬春
C、秋冬
D、春夏
E、夏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E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
8、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哪种说法正确
A、2岁以下
B、3岁以下
C、4岁以下
D、5岁以下
E、6岁以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D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
9、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是
A、初为疱疹,很快成为脓疱,夏秋季节多发
B、皮肤黏膜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
C、发热3~4天后,热退疹出,呈玫瑰色斑疹
D、风团样丘疹,中心有针尖大小水疱,伴瘙痒
E、疱疹分布于四肢远端、手足及口腔黏膜,不结痂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E
手足口病诊断要点1.发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2.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多在38℃左右,可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3.主要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口腔疱疹多发生在硬腭、颊部、齿龈、唇内及舌部,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在口腔疱疹出现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并很快变为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如米粒至豌豆大,质地较硬,多不破溃,内有混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疱疹长轴与指、趾皮纹走向一致。少数患儿臂、腿、臀等部位也可出现疱疹,但躯干及颜面部极少。疱疹一般7~10天消退,疹退后无瘢痕及色素沉着。4.血象检查: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相对增高。
10、有关麻疹的预防调护,下列哪种提法不正确
A、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很有必要
B、有麻疹接触史者,可及时注射丙种球蛋白
C、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后,应隔离观察7天
D、麻疹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
E、卧室空气要流通,温度、湿度适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C
麻疹的预防与调护:(一)预防1.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触麻疹5天内,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发病或减轻症状。2.麻疹流行期间,勿带小儿去公共场所和流行区域,减少感染机会。3.麻疹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隔离至出疹后10天。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宜隔离观察14天。(二)调护1.卧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受寒和过强阳光刺激。2.注意补足水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出疹期忌油腻辛辣之品,收没期根据食欲逐渐增加营养丰富的食物。3.保持眼睛、鼻腔、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练习题
1、下列关于望小儿姿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喜蜷卧者,多为内伤乳食
B、喜伏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
C、气促鼻扇,胸肋凹陷,常为哮喘
D、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肺炎喘嗽
E、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E
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气促鼻扇,胸肋凹陷,常为肺炎喘嗽。除了选项E的叙述正确外,其余选项叙述均不恰当。故根据题干要求,此题的正确选项为E。
2、下列关于望小儿面色中,五色主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面呈红色,多主热证
B、面呈白色,多主寒证
C、面呈黄色,多为体虚
D、面呈青色,多主肾虚
E、面呈黑色,多主寒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D
小儿面部皮肤薄嫩,故气血盈亏、色泽变化易于显露。色泽即颜色与光泽,皮肤颜色分红、白、黄、赤、黑五种,简称五色。面呈红色,多主热证;面呈白色,多主寒证、虚证;面呈黄色,多为体虚、湿盛;面呈青色,主寒、主痛、主惊、主瘀;面呈黑色,主寒证、肾虚、痛证、瘀证、水饮内停。故此题中,错误的描述是D选项。
3、小儿形体望诊的顺序是
A、躯干、四肢、毛发、指甲、头面
B、指甲、毛发、四肢、躯干、头囱
C、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
D、毛发、指甲、四肢、躯干、头囟
E、四肢、躯干、头囟、毛发、指甲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C
小儿望诊中望形体时应按顺序观察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等部位。故正确的选项是C。
4、察目应首选观察的项目是
A、眼神
B、瞳孔
C、眼睑
D、巩膜
E、结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A
察目时首先观察的是眼神。若黑睛圆大、光亮灵活,为肝肾气血充沛;眼无光彩,二目无神,为病态;两目凝视,或直或斜,多为肝风内动;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病多危重;瞳孔缩小,多为热毒内闭,见于中毒(有机磷、毒蕈或某些药物)。注意眼窝有无凹陷眼睑有无浮肿、下垂,结膜是否充血、巩膜是否黄染。
5、古医家认为诊断小儿疾病最重要的是
A、按诊
B、望诊
C、闻诊
D、问诊
E、切诊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B
望诊在儿科疾病的诊断上显得尤为重要,历代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四诊之首。儿科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察指纹、辨斑疹、察二便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故最佳的选项是B。
6、小儿应用脉诊的最早年龄是
A、1周岁
B、2周岁
C、3周岁
D、4周岁
E、7周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C
小儿脉诊与成人脉诊不同,3岁以下小儿由于其手臂短,难分三部,加之诊病时小儿多有哭闹,影响脉象的真实性,故一般以察指纹诊法代替切脉。3岁以上小儿用“一指定三关”的方法诊脉,也称作“寸口一指脉”,即一般以一指正按定关脉,向前辗定寸脉,向后辗定尺脉。故此题的最佳选项是C。
7、小儿腹部叩之音浊,按之有波动感,脐突,应首先考虑的是
A、气滞
B、虫症
C、食积
D、疳证
E、腹水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E
小儿腹部叩之音浊,按之有液体波动之感,脐突者,多有腹水。
8、3岁以下小儿正常指纹是
A、淡紫隐隐显于风关之下
B、淡紫隐隐显于风关
C、色泽鲜红显于风关
D、淡紫隐隐显于气关
E、色泽青黑显于风关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A
正常小儿的指纹隐约可见,色泽淡紫,纹形伸直,不超过风关。
9、小儿小便见尿色黄褐如浓茶,多为
A、湿热内蕴
B、湿热黄疸
C、血热妄行
D、瘀热内结
E、阴虚内热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B
小儿小便清澈量多为寒;小便色黄量少为热;尿色深黄为湿热内蕴;黄褐如浓茶,多为湿热黄疸。尿色红如洗肉水或镜检红细胞增多者为尿血,大体鲜红色为血热妄行,淡红色为气不摄血,红褐色为瘀热内结,暗红色为阴虚内热。故根据题干要求,最佳的选项是B。
10、中度脱水时患儿失水量约为体重的
A、5%以下
B、5%左右
C、5%~10%
D、10%左右
E、10%以上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C
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5%~10%(50~ml/kg)。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5%以下(30~50ml/kg)。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ml/k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