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静脉造影可将导管插入()
A.肾动脉
B.脾动脉
C.胃左动脉
D.下腔静脉
E.腹主动脉
(解析:门静脉造影是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插管,先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再超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故选B)
2、眼及眼眶CT扫描技术不包括()
A.横断位扫描,听眶线与床面垂直
B.横断位扫描,扫描基线为听眶线或听眦线
C.冠状位扫描,听眶线与床面垂直
D.冠状位扫描,扫描体位可用颏顶位或顶颏位
E.冠状位扫描,扫描范围从眼球前部至海绵窦
(解析:眼及眼眶CT冠状位扫描时,可清晰显示病变与眼部各解剖结构的关系,扫描体位可用颏顶位或顶颏位,听眶线与床面平行,扫描范围从眼球前部至海绵窦。故选C)
3、视神经管摄影时,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夹角为()
A.23°
B.37°
C.45°
D.53°
E.57°
(解析:视神经管摄影时,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夹角为53°,此体位是观察视神经管、筛窦和颧弓的最佳角度。故选D)
4、与胸部CT后处理技术无关的是()
A.摄影常规用双窗技术,即肺窗和纵隔窗80~-60
B.肺窗:窗宽~Hu,窗位~Hu
C.纵隔窗:窗宽~Hu,窗位30~50Hu
D.对于外伤患者,应观察和摄影骨窗
E.对肺部的片状影,块状影及结节病灶,可选择最佳的中间窗观察和摄影
(解析:胸部图像的显示和摄影常规用双窗技术,即肺窗和纵隔窗。纵隔窗:窗宽~Hu,窗位30~50Hu;肺窗:窗宽~Hu,窗位-~-Hu;对于外伤患者,应观察和摄影骨窗。对肺部片状影,块状影及结节病灶,可由肺窗向纵膈窗慢慢调节,选择最佳的中间窗观察和摄影。故选B)★
5、下列病变MRI与CT检查相比较,CT检查具有优势的是()
A.脑梗死
B.脊髓损伤
C.半月板损伤
D.肺内钙化及小病灶
E.关节软骨变性与坏死
(解析:因为磁共振对骨化及钙化显示不佳,另由于胸部呼吸运动伪影的原因,磁共振对胸部检查效果欠佳。故选D)
6、常规标准体位选择正位及内斜位的摄影部位是()
A.足
B.踝
C.膝
D.髋
E.肩
(解析:一般手及足摄影时取正位及内斜位;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常规摄影取正、侧位;肩关节常规摄影取正位及穿胸位。故选A)
7、下列造影是不用任何导管,将对比剂直接注入检查部位的造影是()
A.膀胱造影
B.肾动脉造影
C.静脉肾盂造影
D.逆行肾盂造影
E.男性尿道造影
(解析:对比剂的引入途径有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2类;直接引入是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体表穿刺或病理通道等途径;间接引入法是将对比剂通过口服或静脉、动脉给药,经过吸收,利用某些器官的排泄功能,使对比剂有选择地聚集到需要显示的部位而形成对比;男性尿道造影是通过尿道外口直接注入造影剂进行检查。故选E)
8、下面哪项不是胸部CT扫描的适应证()
A.结核
B.肋骨骨折
C.包裹性气胸
D.间质性肺炎
E.肋间神经炎
(解析:胸部CT扫描适应证主要包括纵隔肿瘤、肺脏(肺内的良恶性肿瘤、结核、炎症和间质性、弥漫性病变等)、胸膜和胸壁(能准确定位胸膜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范围与程度,鉴别包裹性气胸与胸膜下肺大泡,了解胸壁疾病的侵犯范围及肋骨和胸膜的关系,了解外伤后有无气胸、胸腔积液及肋骨骨折等情况);而肋间神经炎由于不引起器质性改变,胸部CT扫描无法观察。故选E)
9、颌面部CT扫描技术的适应证不包括()
A.腮腺肿瘤
B.甲状腺癌
C.美容整形
D.颌面部骨折
E.化脓性腮腺炎
(解析:颌面部CT扫描适应证主要包括肿瘤及放疗后复查,如鼻咽癌和腮腺肿瘤等;炎症,如化脓性腮腺炎;外伤,如颌面部骨折;整形,如颜面部的美容整形等;而甲状腺不在颌面部扫描范围内。故选B)
10、咽部CT扫描范围是()
A.从硬腭向上到颅底
B.从舌后缘向上到颅底
C.从颅底到胸锁关节下缘
D.从口咽下方1cm向上到颅底
E.从甲状软骨上缘向上到颅底
(解析:咽部检查扫描层面与咽部平行,从口咽下1cm向上至颅底,若发现肿瘤可扫描至颈根部,以了解淋巴结受累情况。故选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与支持,老王致力于打造更加专业的技术学习服务平台,同时欢迎大家及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使我们影像技术平台越来越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