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视神经坏死
视神经萎缩治疗
视神经萎缩恢复
视神经挫伤
急性视神经炎
视神经受损

中成药综合补益药补中益气丸

彭洋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m-mip.39.net/news/mipso_9229343.html
补中益气丸

非处方药

蜜炙黄芪、党参、蜜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浓缩丸:每次8丸(相当于原生药3g),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水蜜丸:每次1袋(每袋重6g),日2次,温开水送服。

成人或小儿,以中老年人居多。

形貌:消瘦或肥胖,肌肉松软,或眼睑下垂,面白少华,精神不振。

症状:①严重疲劳感,四肢无力,肢体麻木,气短多汗,口渴;

②头晕眼花,视物昏暗,不能久视,失眠;

③长期低热,或潮热、定时发寒热,产后发热;

④反复感冒,头痛,咽痛,咳喘,鼻塞,喷嚏,流涕;

⑤食后腹胀,或腹痛,腰痛有下坠感;

⑥各种慢性出血,如尿血、便血、崩漏、胎漏下血;

⑦反复尿路感染,劳累则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利;

⑧大便异常,长期便秘或腹泻,解而无力;

⑨女子带下绵绵,男声遗精;

⑩皮肤瘾疹瘙痒、疮疡溃后久不愈合;

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脉象:浮大无力,或细弱无力。

内科疾病:不明原因反复低热、反复感冒、慢性尿路感染、胃下垂、肾脏下垂、重症肌无力、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不明原因的镜下血尿、白细胞减少症。

外科疾病:术后发热、前列腺肥大、尿潴留、脱肛、内痔便血。

妇科疾病: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炎。

眼科疾病:角膜溃疡、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球后视神经炎。

五官科疾病:过敏性鼻炎、复发性口腔溃疡。

皮肤科疾病: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银屑病、下肢慢性溃疡。

小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小儿吐泻后囟门凹陷、小儿慢性腹泻。

①慢性尿路感染,伴腰酸,小便黄,小便不利,可配知柏地黄丸同用。

②慢性支气管炎,痰多,色白,苔白厚者,可配香砂养胃丸同用。

③慢性腹泻、痢疾,大便臭,腹胀肠鸣,苔薄黄,脉细数者,可配香连丸同用。

④慢性湿疹、银屑病,皮疹色红、痒者,可配银黄颗粒同服。

⑤前列腺肥大,尿潴留,小便不利,小腹疼痛者,可配桂枝茯苓丸同服。

⑥内痔出血不止者,可配槐角丸同服。

⑦大便干结严重者,可配麻仁润肠丸同用。

①乏力甚,伴烦躁易怒,入睡难,小便黄赤,舌红,脉数有力者不宜用。

②低热或高热不退,伴头昏,口干口苦,恶心者不宜用。

③各种出血性疾病,若血色鲜红,量多,小便黄赤,舌红赤,脉数者不宜用。

④慢性反复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尿频急疼痛,小便黄赤、气秽、灼热者不宜用。

⑤头胀痛、高血压病、高眼压者慎用。

补中益气丸——玉屏风颗粒

1.痔疮(史欣德医案)

朋友王某,男,59岁,高个,体格偏壮实。年某日,因痔疮发作一周余,自用中成药无效。遂打电话咨询。

告知:出血量多,色较鲜,肛门坠痛。问近日是否工作忙,感觉疲劳、容易出汗,答:是。

嘱用:补中益气丸1袋,槐角丸说明书量,每日2次,早、中饭后服。5天后电话告知症状完全消失。

2.崩漏(史欣德医案)

南京朋友,女,38岁,体型中等。年某日打来电话,述月经已半月淋漓未断,听电话声音有气无力,故问是否有比较严重的疲劳感,最近是否容易出汗?回答肯定。嘱用补中益气丸浓缩丸,每次8粒,日3次,饭后服。

朋友听让服补中益气丸,很疑惑,反复提醒我是月经出血不止问题,不是胃肠道病,我让其放心用药,结果3天后血止。

3.腰痛(史欣德医案)

本人53岁时,某日在家拖地打扫卫生,当拖到第3个房间时,突然感觉腰里一股气向下一窜,瞬间腰不能伸直,自认为年龄大了肾虚了,服六味地黄丸2天,但毫无寸效。于是反思,发病时有气向下窜的感觉,当是中气下陷的腰痛,当即改服补中益气丸1袋,约半小时后腰即能伸直,痛感消失,再次感慨古方之神奇。

4.感冒多汗(史欣德医業)

本人50岁时,秋日某天下班坐公交车回家,一路上感觉很热,汗出如雨,同时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环视周围,别人都没有出汗,衣服也穿得差不多,看来不是环境太热的关系,应该是“虚人感冒”。

到家后,马上嚼服补中益气丸浓缩丸8粒,1小时后再服1次,不久汗出止,鼻塞通,鼻涕消。

5.荨麻疹(史欣德医案)

患者吴某,男,36岁。年春天某日,因荨麻疹多年反复不愈由朋友介绍来门诊求治。查:中等个,体型偏胖,面容憔悴,肚子偏大,肌肉松软,皮小淡红成片,痒甚,影响睡眠,舌淡苔薄白;平素汗多,易疲劳,切脉浮软,重按无力。

嘱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九,每次1袋,日2次,早晚饭后服。当时患者拿到处方单后一直不肯离开,问:我的病这么久,用了很多方法都治不好,你只开了盒中成药,汤药都不开,能管用吗?耐心解释后勉强离开。1周后复诊,喜形于色,告知皮疹全消,疲劳感也明显减轻,感觉不可思议。自此信任,家人一有健康问题都会找我看诊。

本方出自金元时期李东垃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

本方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四药补益脾胃、心肺之气,其中黄芪重在补肺卫之气,能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汗出过多;人参、白术甘草重在补心脾之气,针对气短而喘。

用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清气,同时又可发散在表之风邪。当归和血止痛,陈皮通利气机。生姜辛温,大枣甘温,调和阴阳营卫,诸虚不足,先建其中。

故适用于脾胃气虚,清气下陷,虚火上冲的多种病症。

*本文内容来自于史欣德主编的《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点赞”和“在看”,让我们做的更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daoy.com/ssscs/994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