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视神经坏死
视神经萎缩治疗
视神经萎缩恢复
视神经挫伤
急性视神经炎
视神经受损

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没有它,修什么法都

最关键的要舍弃今世讲经说法和修行不是很关键

阿底峡尊者接近圆寂时,瑜伽士恰彻却曾问:“上师您圆寂之后,我去好好修行可以吗?”

尊者不太满意,回答说:“你去修行固然好,但修行就能趋入正法吗?”

恰彻却见上师不赞叹,于是改变主意道:“那我给众生天天讲经说法,代表您转法轮可以吗?”

尊者仍是态度如前,依然说:“讲经说法难道就能趋入正法吗?”

恰彻却实在大惑不解,问:“那么我该做什么呢?”

尊者告诉他:“虽然讲经说法很好,修行也很好,但若没有看破今世,表面上你讲经说法,或者暂时在山里修行,但过段时间,可能就跟世人混在一起了,最终自己也无法解脱。所以,这两个都不是很关键,最关键的就是要舍弃今世,一切修行应当依止仲敦巴!”

阿底峡尊者的传记中说,就像宗喀巴大师来人间有两个目的一样,尊者来藏地也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度化一位居士——仲敦巴。所以,尊者在圆寂之后,要求弟子还是要依止仲敦巴,不能马上就离开,否则禁不起外在的风雨,会让自己再落入尘世。

仲敦巴尊者,其实就是从内心舍弃了今生琐事的典范。一次,色顿山谷的信众迎请尊者去传法。他对弟子吉祥自在说:“你代我去吧!我正在修持舍弃世间之法,故不允许我作出心行相违的举动。”

之后,他终年穿着缀满补丁的旧衣服,在热振寺的森林中修行,常常口里念着“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

可见,一心希求解脱的人,绝不会贪著名声、地位、财富,正因为他把这些看得很淡,故根本不会被此所转。

然在末法时代,真正能抛弃世间八法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舍弃今世!舍弃今世!!舍弃今世!!!

以前萨迦班智达面前,来了个叫宁莫的修行人,他问:“舍弃今世的因是什么?”

班智达答言:“懂得轮回一切琐事无有实义。”

又问:“舍弃今世的缘是什么?”

答言:“了知轮回的诸多过患。”

再问:“舍弃今世的量是什么?”

答言:“对世间八法兴趣索然。”

最后问:“舍弃今世的验相是什么?”

“不被世间八法所染。”

这四个问题,我在讲《开启修心门扉》时也提到过。所以对修行人而言,最关键的就是不被世间八法所转。

还有一则故事:一位僧人转绕热振寺时,遇到了仲敦巴尊者。尊者说:“你转绕寺院固然值得欢喜,但若修持一个卓有成效的法门不是更好吗?”

那位僧人想:读诵大乘经典,比转绕的功德更广大吧。于是他就到经堂的走廊,开始朗朗诵经。

仲敦巴尊者又说:“诵经固然值得欢喜,如果能修持行之有效的一个法门不是更好轮吗?”

那僧人又想:可能诵经的功德也不大,修持禅定的功德应该更广大吧。于是放下经书,在床上闭目禅修。

仲敦巴尊者又照样说:“参禅也是值得欢喜的,如果能修持一个行之有效的法门岂不是更好吗?”(“身”转绕、“语”诵经、“心”参禅,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认为功德特别大,但尊者仍不是很赞叹。)

这时,那位僧人实在想不出别的修法了,只好问:“尊者啊,那我该修什么法呢?”

仲敦巴尊者回答:“舍弃今世!舍弃今世!!舍弃今世!!!”

如果没有看破今世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

《启修心门扉》、《山法宝鬘论》中也讲过,如果没有看破今世,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

有些人只喜欢表面形象,剃个光头、穿个袈裟,就到处问:“我好看吗?”还有些人特别心急,一来学院就非要出家,我让他先观察四个月,但他死活不肯:“不行不行!不要说四个月,连四天我都等不了。可不可以今天剃呢?您看我僧衣都买好了,穿出家衣服太好看了,我一定要穿!”但你若没有看破今世,不要说剃光头,就算把耳朵剃了也没用。

前辈大德讲过,修行人无论出家、在家,对今生的名闻利养等没有兴趣,修行才会圆满成功。否则,一味贪著尘世间的琐事,永远无法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大家要彻底斩断此生的牵连,学修后世菩提,尤其是若想出家修行,一定要背离世间五欲。

《本事经》云:“为厌背离欲,速证最上义,是真修梵行,非虚妄出家。”只有看破了今生欲尘,才会迅速证得最上义,这样才是真正的出家人,而外在的穿着、形象等,并不是出家人的追求。

我经常想:一个人传法若为了今生的钱财、名声,时时以自我利益为中心,那即使暂时有些出路,终究也会一无所成。

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应当要么为了众生,要么为希求菩提,这是菩提心的两个条件。而要想获得这样的菩提心,首先一定要有出离心;要想拥有出离心,唯有依止具足法相的上师。只有上师,才能为我们巧妙开示了脱生死、证得圣果的出世间道理,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人能做到这一点。

就像学习世间知识,唯有老师才对自己有帮助,亲朋好友不一定有利。同样,在解脱的这条路上,依止上师至关重要,我们永远不能离开上师。明白这一点后,大家应断除对父母亲友、财物受用的贪著,将这一切弃如唾液,衣食住行也随遇而安,为了解脱而付出一切,全心全意地修行正法。

轮回万法没有任何实质观修轮回的过患

综上所述,看破今世十分重要。这一点,无论出家人或在家人、汉传佛教或藏传佛教,都可以修。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对身外之物根本不会去执著。

譬如唐朝的庞蕴居士,他虽然是在家人,但对财物、名声看得很淡。后来,他通过参访道一等禅师,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开悟以后,他把金银财宝、巨万家产装进箱子,用船运到湘江扔掉了。

有人劝阻:“你不要钱,可以用它做功德、布施给别人,总比倒入江里强啊!”他就回了一首偈颂:“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意思是说,世人多爱重金钱,而我唯独喜欢刹那的寂静,金钱多了会扰乱人心,入于寂静才能见到真如本性。到了最后,不仅仅是庞蕴自己,包括他的妻子、儿女也都成就了。

从传记中看,他就像傅大士一样,身份虽是在家人,却能看破今世,视金钱如粪土,对一切毫无执著。不像现在城市里有些人,将金耳环、金项链都锁进保险柜,以为从此就高枕无忧了,而一旦保险柜也被搬走,那简直是痛不欲生。

其实,这些痛苦完全源自于金钱,大成就者们之所以能成就,也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根本不执著,并依靠我们想象不到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获得了究竟自在。

因此,若想扎扎实实地修行正法,就必须认识到轮回万法没有任何实质。而若想生起这种观念,首先要观修轮回的过患。在没有深深生起这样的理念之前,我们一定要努力修行。

那么,观修轮回过患在相续中生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要像朗日塘巴尊者那样。一次,侍者对上师说:“别人都管您叫黑脸朗日塘巴,您还是高兴一点吧。”尊者回答:“想到三界轮回的痛苦、众生的痛苦,我怎么会有笑容呢?”

据说,有一天,一只老鼠来偷尊者曼茶盘上的松耳石,可它怎么也搬不动,于是就“吱吱”唤来另一只老鼠,然后这两只老鼠一推一拉将“成果”搬走了。看到这副情景,尊者情不自禁露出了笑容。除此之外,他天天都愁眉苦脸,任何时候也没有现过笑脸。

一切功德的根本观修轮回的痛苦

这样观修轮回的痛苦,是心趋入法、诚信因果、舍弃今世、慈悲众生等一切功德的根本。

释迦牟尼佛次第转了三次法轮,初转法轮时就先对众比丘说:“此乃苦,当知苦。”所以,没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必须要踏踏实实地观修。不然的话,成天醉生梦死、抽烟喝酒,沉溺于此还觉得好开心,那真是迷失了本性。

因此,对于轮回的痛苦,每个人务必要观修,如果没有这方面概念,修行不一定会成功。最后,用一个偈颂来结尾:

虽见轮回痛苦仍贪执,虽畏恶趣险地仍作恶,

我与如我邪道众有情,看破放下今世祈加持。

华智仁波切谦虚地说:虽然我见到了轮回的痛苦,却仍不断地贪执它;虽然怖畏地狱、饿鬼、旁生等险地,却仍天天造恶业,不能制止自己的恶行。对于我和像我这般愚昧无知的众生,祈愿上师三宝加持,一定要看破今世,不要执迷不悟。否则,死时什么善法都没成就,唯有带着一大堆罪业离去,那实在“太划不着”了。

大家学了大乘佛法后,一定要知道轮回上上下下都不离痛苦。《六度集经》中有一则公案,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往昔有个国王叫察微,有一天他独自出行,遇到个补鞋的老人。他问:“你觉得这个国家谁最快乐?”

老人说:“当然是国王。”

察微为了让他认清真相,就把他灌醉,给他换上国王的衣服,送进王宫,并嘱咐嫔妃把他当国王侍奉。于是大家都恭敬承事他,大臣们也天天找他商量政事。但他什么都不懂,每天这事要处理、那事要处理,不但不快乐,反而特别痛苦。这时国王又把他灌醉,送回到以前的家中。

他酒醒之后,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一场梦,梦里当了回国王,可是当国王实在太痛苦了……(也有论师从前后世的角度解释说:他一个身体更换了见闻,如今尚不能自知,何况是隔世,舍去了亡故的身体,又受生新的躯体呢?)

可见,轮回中不存在真实的快乐。不过这样一说,没有佛法基础的人或许不接受:“生活如此美好,你却说它很痛苦,这不是故意歪曲事实吗?”

所以,只有等他了解万法的本性后,才能渐渐领悟这些道理。

敬摘录《前行广释》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智悲脚印∣一个自利利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aodaoy.com/ssshs/1075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