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泛指视神经的炎性脱髓鞘、感染、非特异性炎症等疾病。因病变损害的部位不同而分为球内段的视神经乳头炎及球后段的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炎大多为单侧性,视神经乳头炎多见于儿童,球后视神经炎多见于青壮年。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视力无法逆转而致盲。目前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且大多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1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
大多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发病数日即可降至光感或无光感。
2
眼球疼痛:
眼球转动时眼球后部牵引样疼痛,眶深部压痛。
3
对光反射变化: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或对光反应不持久。
4
眼底改变:
视神经乳头炎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充血水肿、出血渗出;球后视神经炎早期眼底基本正常,晚期视乳头颜色变淡,视神经萎缩。
2
病因分型
1特发性视神经炎:
(1)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
(2)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
(3)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
2感染性和感染相关性视神经炎。
3自身免疫性视神经病。
4其他无法归类的视神经炎。
3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
查找病因(炎性脱髓鞘、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毒等),除去病灶。
激素治疗
早期控制炎性反应,避免神经纤维受累。
抗感染治疗
如有感染情况,可使用抗生素。
神经营养支持疗法
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辅助治疗。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因视功能障碍可能是潜在全身性疾病的症状之一,如发现相关可能病症,应及时转诊至神经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等进行全身系统性治疗。
4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非感染性视神经炎急性期治疗的首选用药。目前常用的制剂有甲泼尼龙、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常用用法包括静脉滴注和(或)口服,临床不推荐球后或球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
1
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
尽管部分患者可有自愈性,但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加快视功能恢复,并降低复发率。推荐甲泼尼龙静脉滴注1g/d×3d,然后每日口服0.8mg/kg,共11d,减量为16mg×1d、8mg×2d后停用。
2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
建议首选甲泼尼龙静脉点滴治疗,1g/d×3d,然后每日口服0.8mg/kg,并逐渐减量,口服序贯治疗应维持不少于4~6个月;如视功能损害严重且合并AQP4阳性,或反复发作、呈现糖皮质激素依赖现象,可甲泼尼龙静点1g/d×3~5d,其后酌情将剂量阶梯依次减半,每个剂量2~3d,至mg以下,改为每日口服0.8mg/kg,并逐渐缓慢减量,维持总疗程不少于6~12个月。
3
自身免疫性视神经病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与视神经脊髓炎常常伴发,二者间存在某些共同的免疫病理生理机制,建议参照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方案治疗。部分自身免疫性视神经病患者有糖皮质激素依赖性,口服糖皮质激素应酌情较长期维持,可考虑小剂量维持1~2年以上。[1]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年)[J].中华眼科杂志,,50(6):-.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