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
阅读大约需6分钟
区块链这三个字,相信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少部分朋友可能会联想到近几年媒体热议的比特币。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它和比特币又有着哪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拨开迷雾,探寻关于区块链的真相。要介绍区块链,必须先提一个组织:密码朋克。年的某一天,Intel的高级科学家、电子工程师TimMay联合EricHughes与JohnGilmore三位硅谷退休的IT技术大咖邀请了二十多位朋友在美国加州的家中进行了一场非正式会议,会上主要针对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讨论了一些密码学和IT问题。这一线下聚会组织在硅谷逐渐发展并正式化,被命名为密码朋克组织,三大创始人之一更是在年发表了《密码朋克宣言》作为纲领性文件,宣言声称:个人隐私权是至高无上的,在互联网世界,我们不应该容忍任何政府或人类组织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密码朋克组织的最终目标是用密码学和代码建立一个安全的、自由的互联网世界。现实生活中,世界上的大多数政府和巨头企业拥有绝对垄断的资源,并在千百年的积累中造成了严重的不对称和不对等。而与此同时,普通民众不单单手上所掌握的资源寥寥,就连隐私权也早已形同虚设。而互联网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中,那个时候尚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仿佛源自基因深处的抗争本能被瞬间唤醒,密码朋克宣言中所描绘的宏大愿景撩拨着众多IT极客和密码学家的神经,大量组织成员的加入让他们决定建立一个“密码朋克”匿名邮件列表,只要订阅该列表就可以与全球成员交流各种问题,这一邮件列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行,成员数量短时间内达到多位,早期成员不仅有着一些匿名的技术极客,也包括维基解密创始人、万维网发明者、Facebook创始人等著名人物,他们在邮件中讨论政治、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当然涉及最多的还是信息技术和密码学,以及虚拟世界里的无限自由。刚才提到,密码朋克组织的宗旨是应用技术手段保护互联网世界的个人隐私权,而我们将个人隐私权进行拆解又可以分为信息传递的隐私及价值传递的隐私,要解决这两个方向的隐私诉求,强加密通信和点对点的网络支付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两大网络基础设施,也是组织成员研究与探索的重点。在互联网世界实现强加密通讯相对比较简单,随着密码学算法的发展与应用逐渐诞生了一些支持加密通讯的邮件服务软件。但要基于互联网建立点对点的支付系统,现有的金融体系则似乎无法满足。原因无他,当时能够在互联网上便捷传递的价值标的物基本只有各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但一旦采用则必然绕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价值传递的隐私更是无从谈起。不过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碍极客们前进的脚步,就算是看起来并不合乎监管机构的法定要求,密码朋克的程序员们还是决定制造一种不依赖金融机构的“电子货币”。事实上,电子货币的想法并非密码朋克首创,早在年,民用互联网尚且处于蒙昧期,就已经诞生了最早的电子货币eCash,并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令微软、VISA等大公司争相收购但最终并未成气候。密码朋克运动兴起后,互联网世界涌现了更多种类的电子货币,著名的有年提出的HashCash,年的B-Money、年的BitGold,但它们都与最早的eCash一样,最终受制于种种自身缺陷而夭折,大家一度认为完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货币不可能成功。直到年10月,一个化名中本聪的匿名账号在密码朋克邮件列表发布了一篇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文章描述了一种全新的电子货币—比特币,其总量有限,不依靠任何中心化机构发行或管理,货币的产生与流通全都依靠网络节点进行记账操作完成。不同于今日的热度,当时这篇文章发表后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关于电子货币有太多失败的历史尝试,再加上这个遮遮掩掩的匿名作者,少数的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