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Bell‘spalsy),指茎乳孔以上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周围性面瘫。
临床特点
所有年龄段均可累及,10岁以下少见,年长多见;
好发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和妊娠妇女(特别是妊娠后期或产后初期)单侧面瘫常见,可在几小时或1-2天内进展;常伴随耳后疼痛及流泪症状;某些患者常把面部活动受限描述为面部麻木,但通常并无客观的感觉受损;可出现听觉过敏及味觉减退;症状表现多样、程度不同,取决于神经受损水平。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主要以面肌瘫痪,多见不能蹙眉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等。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时从患侧漏气,漱口时从患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在患侧面颊内。
病因诱因
发病原因以感染性病变居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被激活引起。还有耳源性疾病,肿瘤,中毒,血管机能不全,代谢障碍和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常见诱因有:疲劳,掏耳朵,剔牙,饮酒和面部受凉等。
康复治疗
大量临床康复实践证明,在发病一周内是治愈面神经炎的最佳时机,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控制面神经缺血,水肿,髓鞘轴突变性。起病一周内接受治疗,一般2-3个月就能痊愈,若错过则需更长时间的治疗,6个月不恢复则痊愈性不大。
原则:急性期药物治疗和理疗为主,后期以表情肌的功能锻炼为主。
1.药物治疗
激素治疗:泼尼松20-30mg或地塞米松0.75mg,口服,每日3次,连续7-10天。
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Bmg,维生素Bug,胞磷胆碱mg,辅酶Q-10mg等,肌内注射每天1次。
2.理疗
急性期超短波无热量治疗,改善面神经缺血水肿;急性期后可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或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促进炎症消散;恢复期可局部低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面部肌肉主动收缩功能,一般发病后2周开始该项治疗,早期应用可使面肌痉挛。
3.中医针灸
常选取患侧的太阳,下关,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等穴,健侧的合谷。
康复治疗原则:减少面神经的进一步受损,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措施:
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消除局部的炎症、水肿
注意保护患侧暴露的角膜
表情肌康复训练
1.抬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
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注意事项
1.保持精神愉快,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冬季注意面部及耳后的保暖。
3.夜间避免受冷风侵袭,避免头朝风口久坐或睡眠,切忌夏季头面部对着风扇或空调吹。
4.一旦患病要注意防护,外出戴口罩,眼睛闭合不良时带眼罩,以防角膜受损。常用温水洗脸并局部按摩,进行表情肌训练。
我院疼痛康复科治疗各种疼痛均有丰富的经验,采取中西医结合的、保守微创为主的治疗手段,动静结合的锻炼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具体详见我科技术特色,欢迎咨询、就诊。
王主任
有疼痛找主任王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