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泥石流,经过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局部山体的泥沙、石块和水沿着山谷或坡面顺势而下,冲向山外或坡脚,造成道路中断或堰塞河道等。耳朵里也会发生“泥石流”,这是怎么回事呢?
30余岁的郑女士在五六年前的一天晚上突发眩晕呕吐,医院做了一些检查,查不出什么原因,到了晚上仍然天旋地转呕吐不止,幸好巧遇正在值班的付长永医师。付医师给她做了检查后,考虑耳石症,做了一次复位治疗,眩晕呕吐症状竟然神奇般的消失了。当时行色匆匆,忘记了要付医师的联系方式。
这段时间正计划出国,郑女士其他都没什么担心,就担心出国后耳石复发。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两天后竟然又发了眩晕呕吐。她只记得以前的医生姓付,于是在网上全力搜索“付医师”。最医院找到了付长永主治医师。
付医师立即对她进行了位置诱发试验,明确了诊断,并进行两次耳石复位治疗,郑女士症状终于消失。
郑女士和家人很感激这份缘分,几天后,他们来付医师门诊复查,特意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付医师说,今年1月份以来接诊了数百例眩晕病患者,其中为数众多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其次是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单/双侧前庭功能减退、后循环脑梗死和体位性低血压患者。
耳石症被比喻成耳朵里面发生的一场“泥石流”,很多的碳酸钙颗粒的小石头顺着内淋巴液,从椭圆囊流向半规管的“河道”里。对“泥石流”的治疗,有效复位是最佳推荐方案。但耳石症存在20%左右的复发率,而且有10%以内的患者可能为难治性耳石症。对这部分患者,医院眩晕专病门诊不仅可以进行复位治疗,还会根据对患者的综合评估后,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干预,降低患者的复发。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震中教授说,眩晕病的诊治非常复杂,需要鉴别的疾病非常多,虽然绝大多数眩晕病都说可防可治的,但是许多患者都遭遇了有效治疗的延误、应用了过多药物干预和对预防措施的忽视。
医院神经内科(卒中中心),作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科联盟主委单位,在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病诊治等方面居全省前列。在脑卒中、眩晕病、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等亚专业方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使众多患者获益。
开设眩晕专病门诊的目的就是要把眩晕病进行规范化诊治,避免过多药物和检查的浪费,让预防措施和前庭功能训练深入人心。
来源:神经内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