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岁葛女士,3年前患上了头晕、恶心、站立不稳的毛病,一直以为是脑供血不足、颈椎病。为此,医院,医生开给葛女士的是抗焦虑的药,药吃了好久,却一直没有效果。葛女士找医院神经内科,终于找到病因——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postural-perceptualdizziness,PPPD),没有打针吃药,每天早晨只要坚持5-10分钟的前庭功能训练,葛女士的毛病基本上消失了。
葛女士的工作需要每天长时间在电脑前,因为盯着屏幕时间久了,症状就愈发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甚至有一天开车上班的路上,她错以为前方的车在移动,她启动汽车发动机结果直接和前面的车追尾,交警来调查事故现场,开了罚单,她觉得很冤枉。付长永主治医师通过对葛女士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并没有什么明显异常,而且相应评分只是轻度焦虑。但葛女士注视诱发加重和身体旋转不耐受引起了付医生的注意,经过对整个病史的回顾分析,付医师明确了葛女士的诊断——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经过治疗,身体逐渐恢复的葛女士开心极了:“要是早来找付医师,就可以少吃三年的药,少受头晕的折磨!”
医院之江院区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付长永提醒,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在中国,很少被临床医师所认识,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常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颈椎病”、“梅尼埃病”等。这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头晕,位居神经内科门诊眩晕患者第二位。它是在年初被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命名的一种新的独立疾病体。长期慢性反复的病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浪费。最近研究认为PPPD患者发病除了前庭/视觉刺激机制和姿势反射/眼动控制机制外,可能还存在多重感觉传入系统受损。
如果有以下症状的患者,需要注意了,有可能你也有和葛女士一样的病:(1)非旋转性头晕或摇晃不稳感,持续3个月及以上;(2)上述症状大部分时间持续存在(每30天中至少15d),大部分患者几乎每日均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可有波动;(3)头晕症状在下列情况会加重包括站立、头或身体运动时,或暴露在复杂或运动密集的环境中如广场、超市等,且头晕症状在坐立后减轻、卧床后基本消失特点;(4)有的患者行走时需要扶他人,才感觉稳当,有的走路时表现为“摇摆不稳”步态,像共济失调,但查体时无共济失调的体征;(5)患者的症候在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