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肋间神经痛是从胸背部沿肋间向斜前下至胸腹前壁中线带状区疼痛,发作不定时,反反复复经久不愈。小编一位好友曾被此症状折磨十数年,西医建议他手术切断目标神经,但他担心有其他后遗症,就一直忍着没有做。后来在小编的坚持下,这位曾经不相信中医的朋友半信半疑去中医处诊治,医生就说他应疏肝解郁,仅仅两月,疼痛全消,如今三年过去也未再犯,令他每回提起都啧啧称赞。
今天的文章就送给有同样胁痛的朋友。看看国家名中医李延的疏肝解郁法——
舒肝解郁、和中开胃法治疗胁痛李某,男,45岁。年5月12日初诊。
1年前因气滞出现右胁胀痛,走窜不定,自服肝胃气痛片,病时发时止,伴嗳气,食少纳呆,失眠,面色晦暗。舌红,苔微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胁痛(肝胃不和)。
西医诊断:肋间神经痛。
治法:疏肝解郁,和中开胃。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太子参15g,清半夏15g,赤芍15g,枳实15g,陈皮15g,炙甘草10g,川楝子15g,白芍30g。7剂,水煎,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胁痛症状好转,仍食少纳呆,失眠。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太子参15g,清半夏15g,赤芍l5g,枳实15g,陈皮15g,炙甘草10g,川楝子15g,白芍30g,炒枣仁15g,夜交藤20g,砂仁20g。10剂,服法同前。
三诊:胁痛基本消失,饮食尚可,睡眠有所好转。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太子参15g,清半夏15g,赤芍15g,陈皮15g,炙甘草10g,白芍30g,炒枣仁15g,夜交藤20g,砂仁20g,生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7剂,服法同前。
四诊:诸症消失,嘱停药。
按语
胁痛属肝气不疏,肝胃不和。胁为肝部,胃主纳谷,胁痛纳减,肝胃两病。故治以疏肝解郁、和中开胃为法,以柴胡为主药疏肝和胃;枳实、川楝子疏肝。一诊后胁痛减轻,二诊加砂仁醒脾,故食少纳呆诸症好转。三诊去枳实、川楝子,加龙骨、牡蛎失眠好转。全程治疗以疏肝为主,木郁达之,药到病除。
小编温馨提示中医诊疗特色在于“一人一诊一方案”,此案方剂仅适用于文中病例个体,建议不要照方抓药直接应用,还是需要四诊合参,加减调方。
好书简介《李延临床医案选》
李延教授系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及医疗管理50余载,熟谙《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等经典古籍,学术上“溯本求源”,“尊古不泥古”,博采众家之所长,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学术思想。本书汇集了李延教授从医50年的典型案例百余例,从中可以窥见其学术思想。
长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