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知识的迫切需求日益提高。为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医院特别策划“粤来越健康+越来越健康”专栏,分期邀请援疆专家和本地专家亮相,粤喀名医联手,结合自身专业,通过短视频传播健康防病知识,为群众提供权威、实用、贴心的医学知识。医生就在身边,让您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今天推出年第19期:《廖穆熙:“中药+针灸”治疗面瘫疾病有用吗?》,敬请收看!面瘫俗称面神经麻痹、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治疗面瘫,手段是多样的,中医药和针灸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中药+针灸”治疗面瘫到底有没有用呢?今天我们就特邀医院中医科廖穆熙医生,给我们聊一聊面瘫的中医规范治疗。
面瘫的特征及病因
1.面瘫,是以一侧面部麻痹,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中医又称“口眼歪斜”“口僻”“歪嘴风”“口歪”;西医诊断名称又叫“周围性面神经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亨特综合征”“面神经损伤”,主要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
2.中医病因主要有风寒症(受凉)、风热症(感染)、风痰阻络症(自身免疫),气虚血瘀症(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患者);西医病因中,中枢性面瘫的病因以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颅内感染为主;周围性面瘫病因则以吹风、劳累诱发、耳源性疾病、后颅窝神经肿瘤、代谢障碍、手术外伤、感染等为主。
面瘫的中西医诊疗方案
中医中药方面,如果是早期发病的风寒症,则要疏风散寒解表、通络舒筋,使用方药是荆防败毒散、桂枝葛根汤等加减+半枫荷;如果是早期发病的风热症,则要清热疏风解表、通络舒筋,常用方药是银翘散、桑菊饮加减;如果是中期发病的风痰阻络症,则要健脾化痰疏风通络,使用方药可选参苓白术散+牵正散加减;如果是中后期发病的气虚血瘀症,则要补气活血、化痰通络,使用方药可选用补阳还五汤+牵正散加减、半枫荷。
针灸治疗面瘫具有良好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之一,在刚出现面瘫的医院就诊治疗。除了针灸以外,还可以采用耳背割治、耳尖放血、推拿、拔罐、穴位埋线等中医特色疗法,这些都有助于面瘫的恢复。
一般西医诊疗方案是以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水肿;B族类维生素营养神经;如合并水痘、疱疹病毒感染,加用抗病毒药物使用;改善面部血管循环;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预防结膜炎等。
面瘫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1.广大患者要在天气变化时避风寒,必要时戴口罩、围巾。急性期减少户外活动,保持眼部清洁;可用眼罩盖住患眼或涂抹眼药膏,预防结膜及角膜感染;尽量减少用眼。
2.有味觉障碍的患者应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避免坚硬的食物;尽量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注意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可对患侧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面肌开始恢复时,需做面肌的肌力训练,以训练表情肌为主,可对着镜子做睁眼、皱额、吸吮、翘嘴唇、开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噘嘴唇等动作,每次约20分钟,每日1次,直至康复。面瘫疾病通常在起病1-2周内开始恢复,病程约4-6周,大部分症状可基本恢复正常。
医院提醒广大患者,中医注重“未病先防”,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避风寒,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面部保暖,特别要注意避免空调、冷风直吹面部,这样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面瘫的发生。
推荐阅读
视频剪辑:田涛责编:田涛、冯家乐初审:胡晓丹审核:张茜审定发布:闫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