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慢性疾病,就连以前不常见的三高四高、心脑血管疾病,也变得普遍化和年轻化。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得不让我们变得忧心忡忡,之所以生病,是因为我们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积月累,造就了我们今天的身体状况。疾病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如果有人在五十岁时不幸发生心梗,那么大约从二十岁开始,他的血管壁上就已经生长出第一个"斑块"。
好消息是,我国现如今的心血管医疗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度,坏消息是这类疾病可能会复发,因为没有从事件链源头解决问题,即生活方式的改变。想要改变,谈何容易?但是不改变,大概率情况会继续恶化下去,最后可能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局面。直面疾病,及早地了解它,从生活方式中一点点改善,才能规避风险。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今天带你简单了解它,并从营养学的角度,分享一些心脏养护的方法。希望我们能珍视它,并拥有一个良好的心脏储备,可以应对人生中突发的各种情况,不管是疾病还是压力,是劳累还是不幸。
认识心脏及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及血管组成的循环系统。心脏是动力的来源,也就是泵,血管则是输送管线,分布全身上下,触角伸至每个细胞附近。至于在管线中流动的血液,则是由血浆及血球组成,除了协助携带有用物质与代谢废物外,还负有协助免疫防卫及内分泌的功能。
点击视频
血液循环分成体循环与肺循环。左心室将充氧血(浅色)打入大动脉,进行体循环,氧气与养分在微血管进行交换后,缺氧血(深色)再经静脉回到右心房。右心室将缺氧血打入肺动脉,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成为充氧血再回到左心房。
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平均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也就是每分钟心脏约泵血毫升。当你着急有压力的时候,心率会加快,以增加供血供氧;当你安静睡觉的时候,它会减慢速度,以减少能量消耗。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系统,心脏不同位置出现的问题会导致不同的病理结果。所以我们要先弄清到底是心肌问题、瓣膜问题、血管问题还是心律问题,每一种问题所关联的营养信息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因人而异。
心脏病四分法
心肌问题
包括心衰
肥厚性心肌病
心肌炎等
心瓣膜病
一般分为两类
风湿性心瓣膜病
退行性心瓣膜病
心肌传导系统问题
心脏期前收缩
传导阻滞
房颤等
血管问题
冠心病
主动脉弓
胸主动脉
肺动脉
血管畸形等
心脏的疾病可能原发于心脏,也可能是身体的某个疾病累及心脏。比如,严重的三高问题很可能引发心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的后期容易出现心脏问题;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累及心脏。如果能知道病因主要是什么,也能对营养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1.心肌问题离不开的营养素
人体全身4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的细胞器的膜和细胞外膜的结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磷脂、胆固醇。同样的,心肌细胞如果长期缺乏营养素的话会有气喘、肌无力、心衰等问题。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时候容易导致能量利用发生障碍,心肌收缩性减弱。碘、酪氨酸、铁、硒等与甲状腺功能有关的营养素,它们对于心肌代谢来说相当重要。
维生素B1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辅酶,缺乏维生素B1时,三大代谢均受到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典型症状:心功能衰竭、周围神经炎和消化系统症状。平时要注意多吃粗粮,如豆类、种子类、坚果类食物,还有瘦肉、鸡蛋以及绿叶蔬菜。
钙、钾、镁等很多与心肌收缩有关的矿物质。缺钾最明显的症状是四肢肌肉无力、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症状及神经系统传导障碍。研究还发现,心脏病越严重,心脏中镁的含量越低。
2.心脏瓣膜出问题,先补充蛋白
心脏有四个室,四个室自然有四个门,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这些瓣膜是有弹性的,呈单向开放,由于瓣膜后面有肌肉拉着,血液冲击过后,立即就会关上。如果门关不严,就会出现血液反流的现象,严重的话就要做手术置换人工瓣膜。
人的心脏瓣膜属于结缔组织,主要成分是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而这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也需要维生素C和一些矿物质的参与。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营养防御
1.心衰
2.动脉粥样硬化
3.冠心病
4.原发性心律不齐
因为篇幅关系,这里不一一展开说明,后续有机会再进行拓展。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简单了解到心脏及血管系统,当它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用饮食调理的方法来养护。当然,生活方式不仅仅指饮食,身体的健康还需要通过运动、日常作息、情绪压力管理等手段来协同改善。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希望你我能通过不断提高认知,寻求改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