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的通路疼痛、与《内经》记载的周痹证“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相符合。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多由坐骨神经炎所引起,与感染、受寒、潮湿有关;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以继发于椎间盘脱出、肥大性脊椎炎、脊椎肿瘤、脊椎结核、椎间关节、骶髂关节和骨盆附近疾病为多见,亦有原因不明者。
临床有急性起病和慢性起病两型。常从腰部开始疼痛,以后转向坐骨神经分布区内,久坐、久站、躺卧、屈膝、弯腰等使疼痛加重,沿腰、臀、大腿后侧正中、膝、胭窝、腓骨小头、小腿后面中央、跟腱等处有明显压痛。若令患者仰卧、伸直膝关节,在患侧足跟部将其下肢抬起,约抬高至40°角时患者有剧烈疼痛,这就是坐骨神经痛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征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常因受寒或受湿引起,起病较急,沿坐骨神经放射痛和压痛明显,起病数日后加剧,经数周或数月后逐渐缓解。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一般有原发病可查,咳嗽、打喷嚏、排便可使疼痛加剧、腰椎旁有压痛或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阻,活动时下肢有放射性疼痛。
针灸治疗
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靳老常以坐骨针为主治疗。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取大肠俞、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绝骨穴。针用泻法,加灸。加电针治疗,可提高疗效。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取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腰3~5夹脊、肾俞、大肠俞穴。针用泻法,加灸。加电针治疗,可提高疗效。
靳三针解说
坐骨针:坐骨针是靳老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专门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穴位,由坐骨点、委中和昆仑穴组成。
取坐骨点时应嘱患者取俯卧位,传统方法取环跳穴则是取侧卧位。坐骨点和环跳穴有所不同、靳老通过尸体解剖发现,人处于俯卧时,坐骨点下刚好就是坐骨神经,而环跳穴必须取侧卧位,并且要伸下腿、屈上腿才能取到、不利于针治。坐骨点在臀沟尽头水平,离后正中线旁开约3寸处,所以它不同于环跳穴。针治坐骨神经痛,必须刺中坐骨神经。靳老多让患者采用俯卧位,在平臀后臀沟尽头处以一夫法来定位,如果是女医生,由于手指稍小,可以加宽一点。以挟持进针法,用一块酒精棉球夹住针尖,垂直进针约2寸深,很容易刺中坐骨神经、一刺中坐骨神经,患者就会觉得整个脚像有一条线一样麻到足跟部、这样的疗效就会很好。昆仑穴用1寸针,直刺,以得气为佳。现在的教科书上所说的取环跳穴必须伸下肢、屈上肢,在骶骨裂孔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这种取穴方法与靳老的取穴方法异曲同工,但是靳老治疗坐骨神经痛,主要考虑疼痛是由上向下传的,而且要同时针肾俞、大肠俞,为了方便患者,所以选俯卧位。如果是侧卧位的话,肾俞、大肠俞针刺的效果就不理想。
另外,治疗坐骨神经痛如果想疗效好的话,一定要加电。选用连续的密波、强度以患者觉得舒服为度,不要太强。加电的时间可以长些、大约半个钟头、患者往往都会觉得很舒服。临床上应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来加配其他穴位、也就是分经辨证取穴。如沿大腿后正中放射样痛,属足太阳膀胱经病变、应加用股门、承扶、承山等穴;如沿大腿外侧放射样痛,属足少阳胆经病变,应加风市、阳陵泉等穴。
购买途径
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京东、当当等各大网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