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高一学生小天(化名)今年才16岁,可现在却天天在家里,没法去上学,而妈妈刘桂芳想到孩子,常常偷偷抹泪。
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一学期,孩子眼睛视力下降了五百度妈妈清楚地记得,去年3月份,正在上初三的小天视力突然下降得比较厉害,于是她带着小天到眼镜店重新验光配眼镜,可结果让她大吃一惊!
孩子一学期左眼视力下降了四五百度!配眼镜的人都懵了,觉得孩子眼睛肯定出了问题,医院查查。
刘桂芳赶紧将儿子带到扬州、医院检查,可结果无非是视神经炎、弱视之类的问题。因为当时孩子面临着中考,刘桂芳只能把孩子再次送回学校,就这样,小天带着模糊的视力,升入了高中。
眼睛病变噩梦正式开始去年十月底,小天所在学校的老师突然打电话给刘桂芳,说:“不得了,你家孩子眼睛疼。”知道情况不妙,刘桂芳立即赶医院检查。这一次,医生一眼就看出了病因,孩子眼睛变了形,是圆锥角膜,当时眼睛黑珠前面就鼓起来了。
那医院没查出来呢?小天的爸爸马宏军说,圆锥角膜发病之后,只要是个眼科医生都能看得出来,如果不发病,就算你到眼科去检查,基本上都确诊不了。
什么是圆锥角膜?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眼病。它常造成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形成瘢痕,视力显著下降,多于青春期发病,其发病原因医学界仍没有定论。
由于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医生建议小天,要尽快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
听别人说河南是开展眼角膜移植手术较多的省份之一,刘桂芳一家就去了那里,本以为手术可以顺利实施,然而现实再次给刘桂芳浇了一盆冷水。
“捐献角膜的人比较少,排队的人太多了,医院排队的名单翻了一张又一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排得到。”刘桂芳说。
妈妈想把眼睛给你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耽搁下来,手术的日子却遥遥无期,刘桂芳心里十分着急,她担心儿子的学业从此荒废,情急之下,她甚至想到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给儿子,反正自己四十多了,少一只眼睛也能过,可孩子还小,才16岁,以后的路还很长,失去一只眼睛该怎么办呢?
不过,妈妈的提议遭到了儿子的断然拒绝。
“你已经给了我一次生命,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再给我一只眼睛。”小天这么回答妈妈。
一边是妈妈心疼儿子,一边又是儿子舍不得妈妈,而且,小天的学业也不能这样无休止地耽误下去,可是,这眼角膜从何而来呢?带着疑问,泰州微视听记者来到了泰州市红十字会。
得知小天的不幸遭遇后,泰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也很同情,但是,又不得不对小天的家人表示歉意。
器官捐献的“双盲原则”泰州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蒋欣春说:“按照红十字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我们国家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遗体组织器官以及眼角膜的捐献,有个原则就是双盲原则,供患双盲,就是供者和患者之间是不能相互了解的,这就注定了我们不好定向地救助某人。”
最大的遗憾:目前泰州无法开展角膜移植蒋欣春告诉我们,除了法律法规不允许非亲属之间定向捐献器官外,导致小天无法在本地尽快获得眼角膜捐献的还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市成功捐献人体器官和角膜的案例还很少;
二是目前我市还没有能够接受眼角膜捐献的眼库或者医疗机构。
据了解,年以来,我市先后已有9名志愿者捐献了眼角膜,但是由于本地无法接受,这些眼角膜都被捐献到了南通、南京、苏州等地。
假如泰州有眼库或者有医疗机构能够接受眼角膜并开展眼角膜移植的话,那么我们泰州志愿者捐献的眼角膜就有可能留在泰州,那么在泰州等待眼角膜移植的患者得到救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目前泰州市红十字会正在积极联系本地医疗机构,希望能早日建起泰州自己的眼库,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市民要转变观念,让更多志愿者加入到捐献器官和眼角膜的行列。蒋欣春说,市红十字会经常接待一些表达身后愿意捐献遗体角膜的老人和爱心人士,实际情况执行下来,等这些志愿者过世的时候,红会因为受到志愿者子女或者亲属的阻挠,无法开展器官摘取工作。
延伸阅读:他是靖江遗体捐献登记第一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角膜盲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在我国角膜盲患者约为万名,并且每年新增10万多病例,在这些患者当中,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但是由于多方因素,我国各地眼库的角膜来源奇缺,很多患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捐献。在北京、广州、成都这样的大城市,每年获得手术的患者不足人,只占到实际需要手术病例的2%。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靖江一位老人的做法让我们竖起大拇指!
3月31号,靖江遗体捐献登记第一人虞乐民在靖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办事处敬老院开展捐献呼吁活动。
在当天的活动上,77岁的虞乐民老人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捐献故事。“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意愿,我花了两年时间才成功填写了捐献登记表。”虞乐民感慨道。
七旬老者要求捐献排除万难说服家人虞乐民祖籍常州,是一名退休老教师。前几年,他的一名年仅16岁的学生患上白血病,医治无效离开大家,这件事情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年过七旬的他因身体原因没法参与义务献血或者是骨髓捐献,老人心想如何才能帮到更多的人呢,便萌生了捐献遗体、眼角膜的念头,以供临床医学研究。虞乐民说,自己是无神论者,在他看来人死之后和草木没有区别。不过,当他把这个想法和老伴讲了之后,却遭到了老伴极力反对。
当年清明节,虞乐民的哥哥嫂嫂从天津回乡扫墓,他便将此事讲述给哥哥嫂嫂听。没想到,身为老知识分子的哥哥嫂嫂在年就填写了遗体捐献申请表,这更加坚定了虞乐民的信念。通过和老伴、子女之间的沟通,他于年5月到红十字会办理相关手续,成为靖江申请遗体捐献第一人。
虞乐民说:“与其一把火烧了,变成一堆灰,不如把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这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记者从靖江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靖江共有12名志愿者登记捐献遗体、眼角膜。
过世后将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也借这个机会发出呼吁,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为更多重病患者带来生命的福音!
记者:杨斌刘颖编辑:陈小云
微视听往期阅读:
1、清明三天假,还要宅在家?泰州及周边这些值得玩的地方你还没去!
2、今天,这首歌刷爆泰州人的朋友圈,循环播放的原因竟是因为这个……
3、深夜,当20岁的她披上霓裳后,惊艳了整个世界!
即日起,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