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血浆置换术
医院输血科近期与内科ICU联合协作,采用血液成分分离机成功为一名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全心衰竭合并淤血肝及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这是医院输血科完成的首例血浆置换术,也在天津市输血专业学科发展领域开创了先例。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输血科正朝着多学科协作、输血治疗多向化方向发展,同时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危重症患者抢救提供更加多样、有效、直接的治疗及抢救方式,从而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表现,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患者张某某,女,65岁,于年6月1日经内科ICU尤丕医院转入内科ICU治疗。住院期间,经多学科会诊,考虑患者主要因全心衰竭、静脉回流困难、肝淤血、毛细胆管水肿引起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并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同时亦存在药物性因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经过临床药物及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效果不明显,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尤丕聪主任计划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随后,内科ICU尤丕聪主任与输血科张凯主任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输血科治疗组人员于6月4日对患者进行了第一次床旁血浆置换治疗。置换治疗过程耗时分钟,共计置换血浆ml。治疗后患者主诉身体较之前舒适,经检测患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较前明显下降。此后两周内,输血科治疗组对患者先后进行了5次血浆置换,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降至70.6umol/L,直接胆红素为33.5umol/L,肝功能指标较入院时明显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已符合手术要求,于年6月15医院进行心脏手术治疗,年6月20日患者在北京成功完成心脏手术。
医院输血科作为天津市首家开展自体成分血治疗项目的医疗单位,始终坚持以救治患者作为工作核心,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努力扩展新的输血治疗项目,其中,贮存式自体储血、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术已帮助许多患者受益。首例血浆置换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输血科在输血专业学科发展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一大步。接下来,医院输血科将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探索开展更多有益于患者的输血治疗新项目,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血浆置换治疗
血浆置换治疗是利用血浆分离技术,将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使存在于血浆中的致病物质快速有效地清除。再将去除后的血液有形成分以及所需补充的白蛋白、血浆或平衡液等回输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血浆置换能及时、快速地清除疾病相关性因子,如抗体、免疫复合物、同种异体抗原,或改变抗原抗体量的比例。血浆置换能清除体内的毒性物质、过量药物、异常升高的胆红素、胆固醇,降低血浆中炎性介质如补体产物、纤维蛋白原等的浓度,改善相关症状,能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某些疾病状况下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通过置换液补充体内所需的物质如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改善重要脏器的功能,延缓疾病进展和恶化,从而挽救生命。
治疗性血浆置换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如肝肾疾病、神经系统、风湿免疫、血液系统、中毒、危重症救治、代谢性疾病等。高脂血症患者行血浆置换可在短时间内把血脂降到安全范围,迅速地降低患者体内甘油三酯和炎症程度,相较血液滤过等技术是更加理想的方法。
血浆置换适应症
1
I类疾病
指某些疾病诊断一旦确证,应立即(或必须)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包括:
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重症肌无力;
3.无肾功能不全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4.肾功能不全的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5.高黏滞综合征:
(1)原发性(快速进展);
(2)Wegener肉芽肿;
(3)多结节动脉炎;
6.输血后紫癜;
7.甲状腺危象;
8.中毒(结合蛋白的毒素);
9.多神经炎型遗传性运动失调症;
10.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2
II类疾病
即某些疾病常规治疗无效时,则应尽快考虑血浆治疗。包括:
1.类风湿关节炎;
2.多发性硬化症;
3.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4.皮肌炎;
5.幼年型牛皮癣关节炎;
6.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7.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母婴血型不合;
9.弥漫性体血管角质瘤;
1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1.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12.转移性癌症;
13.白塞病;
14.炎症性结肠炎;
15.预防心脏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3
Ⅲ类疾病
临床上有散在的病例报告,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包括:
1.多发性神经根炎(吉兰巴雷综合征);
2.伴有免疫复合物的进行性血管炎;
3.难治性进行性红斑狼疮;
4.伴有抑制物的血友病;
5.同种肾移植排斥反应;
6.无肾功能不全的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供稿:输血科
责任编辑:刘克臻鞠超丁磊
投稿邮箱:stjyyxck
tj.gov.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