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咳痰喘+气流受限=COPD
慢支、肺气肿标志
稳定期:
起病缓慢。慢性咳嗽、咳痰或伴喘息。
急性加重期:
咳痰喘加重,细菌感染时咳黄色脓性痰。
考点1.慢支和肺气肿
①慢支=持续三个月,共两年。
机制:
腺体增多、粘液增多、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软骨萎缩、炎症细胞侵润。
口诀-纤支炎年龄。
②阻塞性肺气肿:
终末支气管持久性扩张、
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破坏融合成为肺大泡。
考点2.病因和发病机制
①吸烟:为最常见发病原因:
杯状细胞增生致粘液分泌增多;
纤毛功能下降,气道净化能力下降;
②感染:
是本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
以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最常见。
③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或异常(低)。
④其他:
气道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为主)、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亢进).
考点3.病理生理
①早期:
主要为小气道(气道内径2mm)
功能异常(核心)。
②晚期:
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缺氧和CO2潴留,
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呼衰。
考点4.辅助检查
1.肺功能:
①FEV1/FVC70%,
FEV%是诊断COPD的必要条件(确诊)。
FEV1/FVC评价气流受限。
FEV1%预计值评估COPD严重程度.
口诀:一秒就受限,预计很严重。
②RV/TLC(残气容积/肺总量)40%用于诊断肺气肿;
2.体征:桶状胸、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
考点5.诊断与分级(口诀:等大)
级别
特征
1级(轻度)
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
2级
FEV1/FVC70%,5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
3级(重度)
FEV1/FVC70%,3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
4级(极重度)
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30%
考点6.并发症
口诀:呼衰气胸肺心病,慢阻并发应牢记。
①呼吸衰竭:
常在COPD急性加重时产生,以II型呼衰多见。
②自发性气胸:
患侧胸部隆起,叩诊鼓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移向健侧等。
③慢性肺心病
考点7.治疗和预防
①稳定期治疗
支气管舒张药+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祛痰药
(盐酸氨溴索;
②急性加重期治疗
抗感染治疗为主。
低流量吸氧:用于发生低氧血症者,
浓度28-30%;吸氧浓度(%)=21+4×氧流量。
二、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种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T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气道上皮细胞
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本质)。
考点1.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与多基因遗传有关,
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①细胞与体液免疫均参与。特异受体:IgE。
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核心机制。
②支气管哮喘与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低下
和迷走神经张力亢进有关。
③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
考点2.临床表现
1.症状:
①主要症状:
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重度症状:
端坐呼吸,干咳或者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发绀等。
两大特点:
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加重。
可逆性气流受限(治疗可恢复,自行可恢复)。
②咳嗽变异性哮喘:
可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
特点:日轻夜重。
运动型哮喘:
多于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困。
2.体征:
肺部听诊:
非发作期可无异常征象。
发作期:
叩诊呈过清音、可闻广泛哮鸣音、呼气延长;
重度发作:
哮鸣音消失(寂静胸),
同时心率增快、奇脉、矛盾运动。
考点3.辅助检查
1.痰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肺功能检查:
①支气管舒张试验(BDT):
首选确诊检查,测定气道气流受限的可逆性,
服用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
较用药前FEV1增加≥12%,
且其绝对值≥ml,为舒张试验阳性。
②支气管激发试验(BTP):
吸入激发剂为乙酰甲胆碱。
激发试验阳性:FEV1下降≥20%。
3.血气分析:
急性发作:
氧分压降,呼吸加快,二氧化碳降。导致呼碱。
严重哮喘:
氧分压降低,呼气性呼吸困难,
二氧化碳滞留导致呼酸,合并代酸。
考点4.诊断
1.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度分级
重度哮喘为常考点:端坐呼衰,奇脉三凹常寂静
临床特点
轻度
中度
重度
危重
脉率(次/分)
-
慢或不规则
奇脉
无
可有
常有
无
精神状态
可有焦虑,尚安静
时有焦虑烦躁
常有焦虑、烦躁
辅助呼吸肌活动和三凹征
常无
可有
常有
胸腹矛盾运动
PAO2
PACO2
正常
45mmHg
60-80mmHg
≤45mmHg
60mmHg
45mmHg
端坐呼吸
有
考点5.治疗
1.首要方法: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发作首选
1)支气管舒张药
①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
短效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长效的有沙美特罗;
②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
③茶碱类(氨茶碱);
2)糖皮质激素:
控制哮喘最为有效最重要的药物,
有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等;
布地奈德不良反应最小的。吸入治疗最常用。
3)白三烯调节剂:
抗炎+舒张支气管作用,尤其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患者。
4)预防哮喘发作,不能作为治疗药的是:色甘酸钠。
5)急性发作的治疗原则: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原则:
能吸入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
轻度:间断吸入糖皮质激素。
还有症状则间断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中度:规则吸入糖皮质激素。
规则吸入或者口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必要时静滴。
重度至危重: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
持续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无效则机械通气。
3.正压机械通气指征:
呼衰(重度哮喘治疗无效)+肺性脑病+呼吸停止=机械通气。
三、肺结核考点1.五型肺结核
1.原发性肺结核
①好发部位:上叶底部、下叶的上部;
胸片示
哑铃型(特点)阴影
即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典型的原发综合征。
题眼:肺门淋巴结肿大、哑铃征象、儿童。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①典型X线
粟粒状结节阴影(特点)。
②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较重,最容易并发脑膜炎,咯血少见。
3.继发性肺结核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区别
原发伴肺门淋巴结肿大,继发不肿大。
1)浸润性肺结核
①为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
②好发部位
多发生在肺尖和锁骨下;
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
③特点:x线云雾状改变。
④干酪性肺炎
属于继发性浸润性肺结核
病灶呈大叶性密度均匀磨玻璃状阴影
逐渐出现溶解区
呈虫蚀样空洞(又称无壁空洞)。
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1)流行病学意义是结核病菌重要的社会传染源。
特点:传染性最强。
2)病灶呈纤维厚壁空洞;
3)X线:垂柳症(像患者移位)。
气胸向健侧移位。大叶性肺炎不移位。
4)结核球
病灶直径在2-4cm之间,多小于3cm,
内有钙化灶或液化坏死形成空洞,有卫星灶.
5.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
考点2.辅助检查
1.胸片:
肺结核首选(简单经济方便快捷)检查,
也是早期诊断方法。
2.痰结核分支杆菌检查:确诊
3.痰结核菌素试验(PPD):
注射48-72小时后测量记录结果:
硬结直径≤4mm为阴性(-);
5-9mm为一般阳性(+),
10-19mm为中度阳性(++),
≥20mm或20mm,
但有水泡或坏死为强阳性(+++)。
4.血沉:
男:0—15,女:0--20,
血沉升高为肺结核活动期。
考点3.临床表线
1.症状:
中毒症状:
低热、盗汗、乏力、月经不调或闭经。
主要呼吸道症状为
咳嗽、咳痰和咯血(不是反复咯血)。
2.体征:触诊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
考点4.治疗和预防原则及措施
1.原则:
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联合”是为了提高疗效,防止耐药。
2.常用抗结核药物:
1)异烟肼(INH,H):
计量:成人剂量每日mg,顿服;
作用机理:抑制DNA与细胞壁的合成;
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炎,VB6对症治疗。
2)利福平(RFP、R):
计量:
成人剂量为每日8-10mg/kg,
体重在50kg及以下者mg,
50kg以上者为mg,顿服;
利福平是广谱抗生素既能治疗结核,又能治疗麻风。
3)吡嗪酰胺(PZA、Z):
不良反应主要为高尿酸血症,故痛风病人禁用。
4)乙胺丁醇(EMB、E):
不良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唯一一个抑菌药。
5)链霉素(SM、S):
对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TB有杀菌作用;
不良反应为耳毒性、肾毒性前庭损害。
3.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巩固期:异烟肼和利福平。
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
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4.对症治疗
1)小咯血
多以安慰患者、消除紧张、
患侧卧位(防止病灶扩散)、休息为主,
可用氨基己酸、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药物止血。
2)大咯血:
先用垂体后叶素5缓慢静滴。
大咯血时,患者突然停止咯血
并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症状时
常为咯血窒息,应及时抢救。
抢救方法:
置患者头低足高45°的俯卧位
或直接刺激咽部以咳出血块。
有条件可气管插管等。严禁仰卧位。
5.控制预防措施:
尽早发现并治愈涂片阳性排菌病人(是根本)
和卡介苗接种为两主要措施。
上海端午全国集训免费体验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