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多出现了乳房发育?
女孩十岁不到出现了阴道出血?
男孩出现了变声?
怎么回事?
怎么办?
别过度紧张!儿童性早熟并不少见,提前出现的青春期有可能影响成人后的身高,导致身材矮小,部分儿童心理负担重,有些家长由于并没有太在意孩子青春发育的提前启动,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性早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发现了孩子出现性早熟的迹象,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内分泌科就诊,医生可能会做哪些检查,为什么要做,哪些孩子只需要观察,哪些孩子需要治疗,又如何进行治疗呢?祝大夫带您一起来看看在国内最权威的《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的《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指南》是怎么说的吧!
性早熟应做哪些检查?
出现性早熟迹象医院就诊,排除器质性病变,及早明确诊断,并对需要治疗的性早熟进行早期的干预。除了询问已知的儿童用药史、家族史、以及可能的意外误服药物史,明显的第二性征发育,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可能还会建议患儿做以下检查:
1.基础性激素测定
基础黄体生成素(LH)检测有筛查意义,若LH>3.0-5.0U/L可以认为是中枢性发育启动。如仅凭基础值不能确诊时需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也有助于鉴别特发性性早熟。hCG和甲胎蛋白(AFP)筛查,是诊断分泌hCG性生殖细胞肿瘤的重要线索。另外,雌激素和睾酮水平升高也有辅助诊断意义。
2.B超检查
可以观察女童的子宫和卵巢发育情况;了解男童的睾丸发育和容积,以及肾上腺的情况。若盆腔B超显示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可认为卵巢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若卵巢不大而子宫长度>3.5cm并见内膜增厚,提示雌激素呈有意义的升高。男童睾丸容积≥4mL,则认为是性腺开始发育的依据。
3.影像学检查
手和腕部的X线片可以评价患儿骨龄,判断骨骼发育是否超前,性早熟患儿骨龄一般超过实际年龄。此外,应进行头颅或腹部CT或MRI检查以除外垂体、下丘脑病变及肾上腺疾病。
哪些性早熟儿童需要治疗?
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如性腺、垂体肿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中枢性性腺轴调节异常的患儿可能需要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推迟青春期发育,抑制骨骼成熟,改善成人期最终身高;同时预防和缓解患儿因性早熟所致的社会或心理问题。那么需要药物治疗的性早熟指征有哪些呢?来自国家卫计委的性早熟诊疗指南推荐如下:
以改善成年身高为目的的应用指征:
(1)性早熟(快进展型);
(2)预测成年身高受损:女童<cm,男童<cm的患儿;
(3)以骨龄判断的身高SDS<-2SD(按正常人群参照值或遗传靶身高判断);
(4)快进展型青春发育期影响最终成年身高者;
(5)出现与性早熟直接相关的心理行为问题。
不需治疗的指征:
(1)性成熟进程缓慢,骨龄进展未超越实际年龄,对成年身高影响不明显者;
(2)骨龄虽提前,但身高生长未放缓,预测成年身高不受影响者。对于暂不需治疗者均需进行定期复查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多呈自限性,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需定期随访,小部分患儿可能转化为中枢性性早熟,尤其在4岁以后起病者。
性早熟的药物治疗?
GnRH类似物(GnRHa)是目前中枢性性早熟主要的治疗药物,常用制剂有曲普瑞林和亮丙瑞林的缓释剂。GnRH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主要是通过与GnRH的受体结合阻断内源性GnRH的作用,抑制LH和FSH的释放。起效较快,停药后垂体功能可迅速恢复,不影响患儿重新进入青春期。采用肌注或皮下注射,每28天一次,治疗周期一般为2-3年。
在治疗过程中需每3个月复诊一次,测量患者身高以及性征发育情况;首剂3个月需复查GnRH激发试验。女孩需定期复查基础血清雌二醇和子宫、卵巢B超;男孩需复查基础血清睾酮浓度以判断性腺轴功能抑制情况。每半年复查骨龄1次,结合身高增长,预测成年身高的改善情况。对疗效不佳者需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对预测成年身高严重受损者可考虑联合应用生长激素,但需密切监测。
医学专业知识,看懂不易!祝大夫经常很佩服有些家长,为了搞清楚孩子的情况,有着超强求知欲和学习能力,但通常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多数靠“百度”,少数家长会上CNKI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在门诊,每个孩子的就诊时间有限,祝大夫只能尽量做好对病情的沟通解释,希望本文能提供给有需要的家长性早熟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有疑问,欢迎在本文留言!
祝大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