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脑及其传入传出纤维病变都可引起共济失调,特点是既有躯干的平衡障碍而致站立不稳,也有肢体的共济失调而辨距不良、轮替运动障碍、协调不能、运动起始及终止延迟或连续性障碍。
■小脑性共济失调不受睁眼、闭目或照明度影响,不伴感觉障碍,
■有眼球震颤、构音障碍、讷吃和特殊小脑步态,即行走时两足分开,步距大小不一-,步态蹒跚不稳易倾倒。■指鼻试验时共济失调极为明显,可见上肢呈弧形摆动与意向性震颤,■伴有肌张力减低或消失、关节运动过度、快复动作障碍、肌肉反跳现象。
(一)小脑蚓部病变
■小脑蚓部病变主要引起平衡障碍,表现躯干共济失调,站立及行走不稳,而四肢共济运动近于正常或完全正常,称小脑蚓部综合征。
■急性进行性小脑蚓部病变以肿瘤为常见,尤其是儿童,如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成人则以转移性肿瘤多见。
■临床特点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躯干共济失调
■表现为在患者站立与步行时最为明显,通常可见身体向后摇晃和倾跌,特别是在转身时可见明显步态不稳。
■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
■常伴有眩晕和肌张力减低。
■慢性进行性小脑蚓部病变,起于幼儿期的有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其特点是伴有眼球毛细血管扩张;■成人则有进行性小脑变性、癌性小脑萎缩、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躯干共济失调和言语障碍。
(二)小脑半球病变
■表现为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有病侧肢体协调动作障碍、动作笨拙、不稳、快复轮替动作障碍、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阳性,并有肢体辨距不良、肌肉反跳现象。
■头颈常固定在一个特殊位置,头常向前倾俯,并转向病侧,摇头或转头时可发生恶心与呕吐。■口齿讷吃,眼震明显。
■行走时步态蹒跚、常向病侧倾跌。
■肌张力减低,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两侧小脑半球病变引起四肢共济失调。■可见于多发性硬化:除有小脑性共济失调、眼震外,常有肢体无力、瘫痪、可伴有视神经炎或球后视神经炎的症状。以病灶多发和病程反复发作及缓解为特点。
共济失调:历代医家对痿证的认识为“内脏不足”,“阴血不足”,“使之太过,肾精枯竭”,“元气败伤,精血虚不能灌溉”等,气血津液所伤而致,其中肝肾之虚为主要病机,气血津液不足是形成痿证的主要因素。御方生髓汤本着“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补脾气;参以《丹溪心法》“痿之不足乃阴血不足也”,根据痿证病机与病因,严谨辨证与精当用方。
御方生髓汤诊疗三阶段:
止痛通络,修复脊髓神经系统
补精养髓,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
滋肝壮骨,促进神经繁殖再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