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宗某,女,44岁,因“四肢麻木伴下肢乏力2月余,加重5天。”于年7月26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伴双下肢乏力,无头晕、头痛,无饮水呛咳,无肢体活动不灵,无言语不清,医院,行颅脑CT,颈椎+腰椎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肌电图检查示:双侧腓神经受损(运动),双侧上肢所检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化验示血钾降低,给予补钾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年6月3日,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未排气,行腹部CT示:肠梗阻征象,遂医院治疗,6月9日自述出现严重脱发,腋毛、阴毛均有脱落,入院前5天,四肢麻木伴下肢乏力加重,为求进一步诊疗入神经内科。患者自患病以来,纳差眠可,体重减轻10斤。
既往史:既往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年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否认外伤、输血史。
查体:T36.5℃P82次/分R18次/分BP/80mmHg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头发、腋毛、阴毛脱落,双手指甲可见米氏线,视物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可,双侧远端肢体感觉减退,呈手套-袜套样,双侧躯体T6以下浅感觉减退,深感觉无障碍,双下肢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初步诊断:周围神经病重金属中毒?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WBC12.51×/L,NEU11.27×/L,NEU%90.1%,Hbg/L,Plt×/L;肝肾功:ALT17U/L,AST22U/L,BUN5.06mmol/L,Cr55μmol/L。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寡克隆电泳分析、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微量元素、血轻链κ/λ、激素六项、甲功未见明显异常。治疗上给予营养神经、增强免疫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不排除铊中毒,转入中毒科。查铊84ug/ml。
铊中毒
铊是一种有毒重金属,主要经尿和粪便排出,少量可经汗液、乳汁和泪液排出。铊吸收后,在血中的半衰期很短,仅为1.9天,在体内半衰期则为10天左右(7.4~12.4天)。
一、中毒机制:
1、与钾离子相互作用:一价铊与钾有相同的离子半径和电荷,铊与Na+-K+-ATP酶的亲和力大约是钾离子的10倍。铊可以替代Na+-K+-ATP酶中的钾离子,干扰能量代谢以及扰乱静息电位。铊破坏钾离子平衡是铊中毒的最重要机制。
2、与巯基相互作用:铊与巯基相互作用引起结构蛋白的形态和功能异常,导致头发生长障碍、脱发、米氏线形成。
3、与核黄素结合:铊与核黄素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引起细胞内核黄素摄取减少,导致丙酮酸代谢和其他有关能量代谢障碍,临床表现与核黄素缺乏症十分相似。
二、临床表现:
急性铊中毒一般于接触后12-24h发病,出现胃肠道炎、多发性神经病和脱发,此三联症被看作是铊中毒的典型症状。
1.胃肠道
最早期症状,但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胃肠道出血等,但有时仅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
2.神经系统
开始出现双下肢酸麻、蚁走感、足趾和足跟痛、逐渐加剧并向上进展。还可出现指(趾)端麻木伴烧灼样剧痛,痛肢极度敏感,双下肢拒触摸,此症状称为“烧灼足综合征”。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幻觉、精神异常等。
3.皮肤毛发
脱发是铊中毒的显著特征。亦可伴眉毛脱落,严重病例胡须、腋毛、阴毛可全部脱落。
4.肾脏
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但肾功能并未严重受损。
5.心脏
部分患者会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心绞痛等症状。
6.血液系统
部分重度急性和慢性铊中毒患者出现贫血、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等。
7.生殖系统
慢性铊中毒患者可出现性欲降低、阳痿。
8.眼
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出现中心暗视野。接触含铊化合物还可引起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等。
三、实验室检查
正常人血铊2μg/L,尿铊5μg/L。如尿铊0.3mg/L(0.μmol/L)血铊40μg/L即有诊断意义。
四、治疗
普鲁士蓝(六环高铁酸铁钾)、二巯基丙酸钠、硫代硫酸钠等药物可以与体内的铊发生络合,含硫化合物则会与之发生共价结合,结合后的铊能够更快速地经肾排出体外。因此上述药物是目前治疗铊中毒的首选药物。通常与利尿药同时使用,以提高排铊的效率。此外,口服氯化钾溶液也可以加速铊的排泄。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血液透析协助排铊。
作者简介
任英莉
山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医院急诊中毒专业博士
导师菅向东教授
山东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毒学组副组长
山东省毒理学会中毒救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中毒与职业病学医师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灾难医学与应急救援医师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重症青年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