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减退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很多时候自嘲一句“老眼昏花”就任之由之了。但实际上糖尿病眼底病变、颈动脉狭窄、脑梗塞、垂体瘤等都可能造成视觉功能损害。神经外科临床实践中,常常是患者病重就诊时才发现其实已有症状多年却未予重视,错失了早诊断早治疗的良机。
比如说出现过“一过性黑”。一过性黑又称一过性单眼盲,是指突发视物不清,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偶有持续约一小时者。多数是单眼发病,也有少数双眼同时发作。一般在发作后视力均能恢复原状,而且有些病人仅仅发作一次后不再反复发作,因而特别容易被忽视。
引起一过性黑的疾病有多种:心功能不全并循环障碍、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脑肿瘤、癫痫、贫血、红细胞增多症、颈动脉狭窄等。其中,颈动脉狭窄的危害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眼动脉为颈内动脉发出的第一条分支血管,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颈动脉狭窄造成眼动脉血流减少、形成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即可引起一过性黑。超声研究告诉我们,出现一过性黑时往往颈动脉狭窄已比较严重。而颈动脉狭窄往往直接造成脑供血不足,甚至发展为脑梗塞。因而有人将其看作是中风的早期警报信号。
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狭窄如超过50%并且伴不可小视的“视力衰退”有缺血症状的应外科干预,或者狭窄超过75%的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外科干预。目前,颈动脉狭窄如能及时发现诊断,可以采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介入成形支架植入术均可有效恢复动脉血流通畅,术式已很成熟,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再比如说出现过“视野缺损”。视野是指眼睛保持固定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当中心视野区出现视野缺损时,患者往往会感觉到症状明显,因此大多数能够及时就医。这类视野异常常见于球后视神经炎、黄斑病变等眼科疾病以及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神经内科疾病。若出现双眼同向偏侧视野缺损,患者往往误以为是偏盲一侧单眼问题,其实更常见的原因是对侧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皮质的梗塞等病变。但若周围视野区逐渐出现缺损,而眼球运动并无受累时,患者往往难以察觉,其实也要警惕垂体瘤、颅咽管瘤等病变累及视交叉。
视力减退类似症状往往没有什么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对日常生活影响是逐步的、缓慢的,容易被患者忽视。特别是老年人,更易误以“老花眼”解释,但实际上佩戴眼镜并不能解决问题。此类疾病的诊疗理念相对较新,医院可能缺乏诊断条件与经验。因而如有此类困扰,建议尽医院就诊检查,甚至不仅仅要眼科就诊,还要由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根据MRI(磁共振成像)、DSA(血管造影)等检查具体分析制定治疗方案
赞赏